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文章内容
围绕主题的研讨课之李昭友老师公开课
区学科带头人李昭友老师5月9日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7/5/10 16:19:18 作者:22979 浏览量:958次

李昭友老师公开课材料.rar

“乙醇”教学研讨

上课教师:李昭友           授课班级:高一(5)

上课时间:2017.5.9          研讨地点:高一办公室

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和初三化学身边的有机物质相对应,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必修教材编写和学习的指导性意图。学生感受的乙醇是其物理性质,这和化学要学习的内容相去甚远,乙醇的结构如何教学(时机、内容、方式)化学性质如何教学(选择、方式)。

乙醇的结构在初三化学已有学习,可以直接出示并进入化学性质的学习。

乙醇的结构确定可以通过性学生活动来完成,燃烧法确定乙醇的分子式C2H6O→可能的结构式或结构简式→性质或现代仪器下的分子结构。然后对比乙烷和乙醇的结构提出烃的衍生物概念,理解先学习烃后学习醇酸等的意图,对比乙烷和乙醇的物理性质差异提出官能团的概念,进而预测并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简案,将信息获取、从结构对比认知有机物的技能、从性质对比中抓住核心结构的思维方法融入问题的不断递进思考之中,从教学来看还是不错的。

李老师在课堂上力图使学生的思维活化,问题具有启发性,比如写出C2H6O的同分异构体、水和乙醇中的羟基谁更活泼等。上课的条理思路都很清晰,板书注重生成性。更多的研究结果需要我们不断碰撞。


 

 

 

 

我的授课反思:

本人于2017年5月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高一(5)班开设校内公开课,现反思如下:

一、联系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杜康酒的由来,生活中的各种酒饮料来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利用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性质,使变暗的银器光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由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知识。本节课从烷烃,烯烃,苯的结构特点出发,结合有机物成键规律,推导乙醇可能的结构,再用实验验证得出乙醇的结构。

三、充分利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物质类型的对比,化学键类型的对比,羟基所处环境的对比,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实验对比等对比学习。

四、注重知识的构建过程,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主线,让学生体会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从现象到每步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步板演,让学生体会有机物反应时断键和形成新键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实验顺序的调整,先做乙醇的催化氧化,在做铜丝在酒精灯外焰和内焰的实验,再让学生去解释,让实验更进一步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的效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