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研】杨爱文区级赛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0/1/5 17:22:58 作者:无 浏览量:1521次
教材版本: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短片,请同学思考为何苹果丰富多彩了。
2.从《手与反光球》艾舍尔(荷兰)出发,引入本课题。
二、讲授新课(板书: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一)、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出发,引导学生对月夜一个基本的了解。
1.请同学们欣赏画家的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播放课件)
提示学生注重画家表现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
2.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
3.画面的形式分析
4.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分别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背景之中?他们的视线在哪里?
5.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这组作品主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
(二)、分组讨论课本的三组绘画作品
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
第一组: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
1.提问:这两幅以婚姻家庭生活为话题的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的视线在哪里呢?
2.完成“思考与交流”。请学生作答。
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和《圣母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提问:在这两幅作品中,拉斐尔和丢勒的着眼点在哪里?
《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子》丢勒,虽然吸收了一些意大利的绘画因素,但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第三组: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草地上的午餐》和《乡间音乐会》。(田园生活)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注重表现光,色彩,空气,展出时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乡间音乐会》乔尔乔内、提香,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3.讨论交流,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
三、集体完成“活动建议”
1.观赏图片:《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找出艺术家的视线在哪里?并比较二者的不同。
四、拓展与延伸:
1.你对本课教材中哪幅作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