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教研成果>>文章内容
【交流互动】情•爱•引导----班主任工作模式

发布时间:2009/6/18 17:35:28 作者:无 浏览量:1018次

班主任工作论文

摘要:班主任角色是一个多样化的复合体,他综合体现于班主任的观念、道德、学识、素养和行为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也是相对的,可以融于一体,也可有所侧重。关键在于班主任根据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根据不同的教育任务,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班主任应能体验到班主任劳动的快乐和幸福的。班主任的教育劳动应该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所以要胜任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内功的修炼,需要逐渐地走向专业化。

关键词:情     引导

    班主任专业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新课改的必然,班主任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样,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让新课程班集体建设对班主任角色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一、班主任工作要有情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有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深有感触。我班有位学生叫倪玲,这位同学性格孤僻,叛逆心理很强,不与人沟通,做事情我行我素,经常违反班级规定,多次教育都没有取得效果。那位同学有一天发高烧,去医院去挂水。我得知消息后,便想去看望一下她,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在哪个医院。我把周边的几家医院全找了一遍,都不在,急的我找到挂号处,把医院的挂号的发票拿出来,一个一个的找,忙到了晚上十点多,才找到,要知道我第二天要开设市级公开课,课都没来得及好好背。但是,从那以后,倪玲看我的眼神都没以前那么叛逆了,温和的很多,也服从管理了。我相信,她肯定被我感动了。

    这个成功的教育案例让我深深的感到,教育学生应付出真情,因为我们的工作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的各具特点且有丰富感情的人。因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必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关注师生的情感沟通,舍得情感投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课间与学生相遇,问候一下学生的学习情绪、生活情况、身体状况等等,随时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把他放在心上;经常留出足够时间去耐心听学生讲述,给学生一个宣泄内心苦闷和烦恼的机会,朋友似的交流足以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课间与学生一起跳跳绳、踢踢毽、打打球,一起聊聊网络游戏,更不防有选择地公开一点自己的“秘密”,“披露”一点学生感兴趣的“我”,给学生增加一点“透明度”,全无班主任的架子自然深得学生的喜欢……是的,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电话、一次网上聊天、一篇周记……都有可能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渠道。但如果一个班主任总喜欢高高在上,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那么即使有了最快捷最畅通的沟通渠道,学生也不敢、不愿、不会去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又谈何建成?所以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不仅仅是老师,也是学生的学生;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学生才会真正地把心交到班主任的手上。真所谓:沟通从“心”开始。

、班主任工作要有爱

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为学生考虑,可学生却不领我们的情。用我听过的一句话来形容我们“爱你没商量”,从而走入师爱的误区,结果“我爱的人他不爱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学生不理老师的“良苦用心”?那我觉得,我们得好好反省一下,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所要求的有没与学生合理、正当的需求出发,有没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需自省一下,我们是否牺牲了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为代价,而换取自己的功利性的教育、我们有没有一味的只关注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而不顾学生的精神需要。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每个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此班主任应学会精神关怀,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感受,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于是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关注他们在班集体里是否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困难时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犯点错误能不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关注他们的才能是不是得到了发挥,潜力是不是得到开发;关注他们的快乐有没有被剥夺,他们在班级里是不是感到幸福……同时更要用崇高的品质与境界去引领学生如何做人,懂得并学会人与人之间彼此要尊重与信赖,彼此要理解与关心,彼此要接纳与肯定;还要带领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能让他们获得激励和赏识、满足和愉悦的“精神家园”……真所谓,“真诚才能到永远”。

、班主任工作应注意引导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为烦心同样也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而我们传统的德育都是由学校或班级提出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要求学生,如果学生违反了,就会被拉到办公室进行“说服、教育”“下次不允许再违反啦”,结果,过了两天学生又犯了。这说明说教未必有效。新课程对德育已经有了新的审视,提出了学生应该主动的学习道德。因此,德育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生学生学习道德的教育。班主任的工作也应该去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德行成长和发展。

我班开展了设岗育人的活动,把班级的工作分解成有三十几个岗位,除班委外,每个人都有一个岗位,有管校牌的,有管校服的,有管卫生的,有管纪律的等等。也就是说,班级管理中,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给予指导,定期总结评比,同时对于一些没有做好的同学,我们颁发“友情提醒单”。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很投入,甚至有的还有新创意的办法,比我做的还好。目前,班级各项常规都名列学校前列。我也很省心。

    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岗位,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道德学习的源泉,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过程,贡献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从而可以获得管理体验,从中衍生出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完美的欲望和良好的德行自律需求。改变以往的批评训斥,让管理过程变得更有人情味。既增强了评价的导向、诊断、反思和激励功能,促进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也帮助孩子们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养成良好习惯……关注学生的道德学习,正是要求班主任从学生应有的道德要求出发,尽量顾及各个学生道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意愿,尽量顾及各个学生行为的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它主要不是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教育”而听话和行动,而是教师随着学生的“学习”而“教育”。班主任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学习道德。真所谓:“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