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课】学习心理:合理归因
发布时间:2018/4/10 20:09:10 作者:王燕 浏览量:2363次
合理的归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归因,了解自身归因的特点;
2.能力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学会对个体的成败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观察自我在学习方面的归因特点,正确进行原因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归因的本质并对自我的归因状况有清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归因时应注意的问题,学会对成败经验进行合理的归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互动游戏:《穿针引线》
活动规则:每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种内将线穿过针孔。
要求:两个人必须同时进行。
寻找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二、归因
1.什么是归因?
归因简单地讲就是寻找原因,即你对学习、工作成败的原因作出判断。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下如何进行合理地归因。原因可能是外部条件和环境,也可能是内部个人的。
2.归因自评
在做事情的时候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在考试中不管你是考得好还是考得不好,是稀里糊涂的让他过去,还是真正的学会吃一堑长一智?我们经常说,输要输得明明白白,赢也要赢得光明磊落,这样才能够使你有的放矢的寻找到重新努力的方向。
1. 实施问卷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的调查——《学习诊断》,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请写在“其他”栏里。在你所选的内容中再选出五个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将他们依照重要的次序填写(写题号即可)。
2.交流反馈
我的归因特点:首先请你和组内同学交流一下,看自己所选的和他们一样么?为什么自己这么选择?(每人交流半分钟)
学生反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有的话请补充。
三、 维纳的归因理论
如果把考试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个人努力,具有自豪感下次还会努力迎考;如把成绩差归因于内部原因和努力不够,则会接受教训和帮助,努力赶上;如果认为是内容太难和自己运气不佳,则会失去努力的愿望,失去良好的考试动机,不愿做意志上的努力。
从归因角度来看,能对自己工作、学习成败的原因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的人,就能巩固成绩,不断进步,而学习成绩差、行为差的学生,倘若能找出自己学习、行为失败的原因,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也一定能改变落后的现状,后来居上。
案例分析:
旁白:考试后,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甲说:唉!这书读的苦啊!
乙说: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甲说: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乙说: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说: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高一就变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
乙说:我?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现在就成了“扫把星”!都怪老师没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好坏,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他们以后会怎么样?
自我服务偏差的案例:
1.旧时有一位私塾先生,自诩文章高明。他与自己的弟子们一道连续几届参加科举考试,但每次都是弟子们中举,自己却名落孙山。一次,主考大人宴请社会绅士名流,会上谈及此事。主考大人问他这是什么道理,他愤愤吟诗道:“文章不如我,造化不如他。”
2.公交车上很拥挤,而且天气非常的炎热。女青年:你没长眼睛啊,挤着我啦!男青年:年轻轻的,怎么不讲人话!女青年:哎呀,你挤着我啦!男青年:怎么着?来劲了是不是?老人:得了,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四、 在归因时,应注意什么?
1. 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
2. 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但也不要一味自责。
3. 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
不同的归因特点反映一个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它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合理的归因就像戴了有偏差的眼镜,产生的结果是对人、对事的看法与实际情况产生很大的偏离,最终导致人们采取错误的行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