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英语团队>>文章内容
徒亮春老师开设校内讲座一次

发布时间:2019/12/17 15:07:54 作者:唐屹 浏览量:1776次

12月16日徒亮春老师在本校英语组开设组内讲座一次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课堂有效性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徒亮春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许多教师一直在努力学习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在理论上、思想上、教学技能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不可否认,还存在着不尽人意、费力费时、效果不佳的情况。比如有的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高,似听非听,不积极配合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不佳;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热情、耐心;也有些课堂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似乎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然而在实际的检测中却效果不佳。这些现象冲淡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老师的威望,影响了师生关系,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把实际教学与新课标教学理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动起来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着,教师肩负着掌控课堂运行轨迹的作用,因此,课堂高效的实现,百分百仰仗老师。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因此,我们教师首先应做到以下两点:

        1.改变教师主体观 
        新课程需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逐步“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个性放在首位,在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权威性,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教育魅力,归根结底,源于他做人的楷模。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形象、渊博的学识,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与形成。 
       教师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比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就是智慧,是理智和道德的典范……”。因此,教师在学生中间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境、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保持宽容的心理,能宽容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英语是语言,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依靠实践。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者必然会犯很多错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能正确认识这些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No mistakes, no progress

        2.把教学主体还给学生 
        新课标的核心教学理念就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学习,从而学生能积极、主动、活泼、健康、高效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相交流,由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多向互动,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诸如Role-playPair-workGroup-work, Discussion, Debate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实践证明,课堂中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减低了学生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感,促进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积极热情并以开放、激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会因此从教师的情感投入和鼓励式的话语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二、深入了解教材,备好教材 
        深入了解教材是为了备好教材。在我们所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在备课时应理清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景,从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解决教材所要传达的各种信息。 

新课程改革中有个说法,叫“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这看起来是文字游戏,但仔细琢磨,意味深长。 在深入了解教材和备好教材之间的关键是要学会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要进行合理的取舍、调整、整合,使其成为适合自己教学特色的教案。记得在宝应中学参加赛课时,同样的课题,不同的老师上出了不同的风格,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也不一样。层次高的学校的老师把教材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去理解、发现更深层的含义,也就是我们在做字面阅读(read the line)、推理阅读(read between the line),而高层次的学校做的较多的是推理阅读(read between the line)和形象阅读(read beyond the line)。当然,要真正做好课堂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则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总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标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手段应当随课堂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做出必要的调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得到充分尊重,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和进行课堂教学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教材中适合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内容与活动。因此,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设计切实可行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得到发展。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较高,但效果不佳;或者有的课堂中,教师也设计了问题和活动,但学生参与不够,效果自然不好。究其原因,应该是活动或问题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容易了就会导致课堂活跃,但效果不佳。太难了学生参与不够,同样的不到足够的训练。

在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的“经验之塔”(Cone of Experience)理论中可以看出学习者如果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掌握大部分所学知识,但如果只是被动的读读听听,一段时间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展示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完善课堂教学环节,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公开课时每个老师都会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基本齐全。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的随意性会很大。有时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部分,只能草草结束。试问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得不到思考和训练,教学效益会高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课堂概念,教学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一定要留给学生巩固、操练的时间。教学有效性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

纵观我国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知名学校,他们在课堂上首先出现的“学习目标”,学生要做什么清清楚楚。因此,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突出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分析学生发展背景,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去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遵循语言学习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将新的语言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让学生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知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的呈现既可以通过PPT,也可以口头呈现。如: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bout…”或者At the end of this class well be able to …”。经过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巩固操练后,还要进行总结(closure)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这个环节可以是教师提问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class?也可以是教师的直接重复。

3.及时反馈,随时调整

反馈是使老师了解学生的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也使存在差异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着互助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练习中获得反馈信息。教师了解了学生的信息后,要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对学生的学习作必要的补习、指导和矫正。这就确保了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乐学、会学、愿学,并力求高效率的有所收获,实现教师与学生双重价值的实现。

在启东市的152010课堂模式中,前15分钟有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检测反馈,后10分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复习操练反馈。这可以看出课题组对于课堂反馈的重视。总之无论教学环节如何变化,一定要留出复习巩固的时间,并及时进行反馈。为了加强反馈评价的及时性,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少而精,对知识检测的针对性要强,同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断巡视,将捕捉到的信息及时梳理,个性问题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体讲解。这样才能把反馈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如何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涉及诸多方面,但其核心因素是我们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教材、注重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断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断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徒1.jpg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