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交流互动>>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展开

发布时间:2012/12/5 15:20:10 作者:天印高级中学 浏览量:1485次

魏: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讨的专题是文言文的设计与展开。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承载了千百年间文人骚客的精神文化,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语言差异比较大,导致我们的学生容易遇到学习的困难。今天我们邀请到锡山高级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夏雷震老师与我们一起研讨这个问题。欢迎您,老师!
夏:老师,您好!各位观众大家好!
魏:各位观众,文言文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东西,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可是现在中学生不仅不喜欢学文言文,甚至害怕学习文言文。老师,您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您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夏:老师,就我个人的感受,文言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在老师不善于文言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又过于机械,因而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
魏:您是一线的老师,您对文言文教学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您认为文言文在教学设计这一块儿,老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夏:老师,谈深入的研究也谈不上,但是应该说我们对文言文教学也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我感觉到要谈文言文教学设计中间,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个先要理清目前文言文教学设计中间的基本形式,基本类型有哪些。那么,我感觉在目前的中学课堂上,文言文教学传统的课堂类型有三种:串讲型,诵读型和学生试讲型这样三种类型。
魏:串讲型,诵读型,还有学生的一个试讲型。
夏:对!
魏:这是三种在教学过程中间比较常见的类型。

夏:也是用的比较多的三种类型。
魏:面对这样三种类型,你认为这几个有没有它的优点,有没有它的合理性,或者有没有它的不足呢?
夏:好,就这个问题,我感觉就是三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它各有它的优点,又有它的不足。首先,我们对语文文言文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或者对于那些文字比较艰深的文言篇目,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以串讲型来设计也是未尝不可。那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间,要注意将串通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该串的时候就串,该讲的时候就讲。一般来说,可以先跟学生提示这个文本的大意,然后再一句一句的,一层一层的,一段一段的边串边讲,或者讲中有串,串中有讲,那么最后再提纲挈领,归结总结全篇。如在这种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面前,或者面对这个文字比较艰深的文言篇目。如果我们忽视了讲解,这里边学生不了解一些基本的文言现象、文史典故,他往往会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于文意的理解比较肤浅。那么,如果不讲解的话,学生就难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忽视了串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支离破碎,就抓到了几个文字,或者就几句话,整个文意就不畅通了,所以就会导致学习文言文理不成章。所以,这个串讲类的这个课型,应该是要串讲结合,有机的结合起来。

魏:串讲这种方法它也是咱们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夏:对!
魏:一篇文章,我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个把握,然后对逐字逐句有一个理解,进而再加深对这个文章的认识。应该说有它的优点。
夏:它传统的优点,就是面对这些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还有一个就是难以理解的,学生意思读不通的,用串讲有它的优势。如果老师对文本理解的高度,或者理解的深刻度要远远的超越学生,学生就难以理解,这时串讲结合,效率就比较高。
魏:嗯,老师可能在设计的时候好多都会选择这种方式。
夏:有这种倾向。
魏:那么第二种呢?
夏:第二种就是我们常说的诵读型。我们不是常有这样的话,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那么很多文言文,它是有非常美的韵律的,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间,诵读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我们学生都读过这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篇文章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叫寿镜吾的老先生他读文言,就是读着读着就凹过来凹过去,这样一个读书状态,这就是最传统的阅读文言文的一种方法。这是一个经典的古人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劲头。我们现在,当然不会去提倡那种文言文阅读的方式。但是,就是说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间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新课程的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间也提出了高中生要能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而且,对诵读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的附录里边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中间,列出荀子的《劝学》,庄子的《逍遥游》,韩愈的《师说》,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这些篇目确实也非常适合于高中生诵读。文言文诵读,实际上也有一种基本的步骤和规律,刚才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三点。第一个,读准字音,是一个基础,第二个,读清句读,读懂文意。所以诵读课型,一般来说可以引导学生默读,对照注释熟读文字,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然后做到读通,然后再返过来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好美读,读美,把句子的美,景色的美,情感的美都读出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这是一种传统的课型。
魏:诵读型
夏:嗯,是诵读型。
魏:实际上诵读型有它的优势,它符合咱们这个文言文的一般规律,因为文言文实际上在古人写文章的时候就考虑到这种节奏,内在的韵律就有了。如果说能够把这个东西读出来,实际上对理解文本是有帮助的。
夏:是的。
魏:这是第二种,那第三种呢?
夏:第三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公开课或者有时候听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课堂上,我们老师会组织学生来自己来读这个文本,自己来翻译文本,或者让学生互相读一句翻译一句。这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一种课型,学生的一种试读、试讲型。它一般一边翻译一边来讲解文言文,通过学生的这个讲解,暴露出他学习理解的一些问题。然老师适时的点拨,纠正一些错误,最后达成对文意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魏:应该说这三种课型都是相对来讲比较传统一些。在实践中间,大家也基本上都是这么去用的。这三种课型它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夏:这三种课型应该都有,刚才我们说过了,有传统的优点,但确实像老师您所说的,它还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一堂课,比如光读,读来读去,学生都理解体会到什么程度,也很难说。或者光叫学生来翻译,有的学生碰到一些比如他没有的知识背景,或者像文学里面的一些典故,不理解的,他的翻译就不能到位。而是要老师的一些点拨。串讲,过于单调,学生的参与度也低,不符合我们新课程的教学的理念。所以,它都有各自的不足。
魏:那就是传统的这三种设计,它实际上优点也很明显,缺点不足也很明显。那么我们面对这样的不足,新课程改革它有一些新要求,您说我们在这一方面怎么去,去避免这样一些问题,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一些呢?
夏:我感觉就是要避免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里边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明晰,文言文教学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文言文教学首先必须注意五个问题。
魏:哪五个?
夏:第一个,就是要重视文言语汇的特点。文言文,作为古人的书面语,有其独特的语汇特点,在词汇方面,比如说读多音节词,读通假字,存在古今词义的异义现象。从今天的角度来讲,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那么还有像很多文言虚词,像“之乎者也”这类词语,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间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那么这些词,它的语言环境不同,它的意义和作用都不同。在语法方面,从今天的语法角度来思考的话,还有句式方面不同的特点。比如说,这是一个判断句,那是一个倒装句。比如说这里有省略等等这些问题,它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那么,作为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间,第一个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文中的重要的实词、虚词、语法现象进行理解和鉴赏,丰富他的一种古汉语知识。然后形成独特的自己的基本的文言词汇体系,才能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魏:实词也好,虚词也好,和今天的语言相比,这个用词已经差距非常大了。这些东西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一个一个地积累,最后去寻找它的规律。就像你说的,要建立一个文言文的知识体系。
夏:对!
魏:这是你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
夏:对,第二个问题实际上要重视文本的思想内涵的探讨。因为我们掌握文言词汇用法的目的并不是说我们要掌握文言文,而是通过文言文的阅读来理解来把握古人对人生、自然、哲学等等各种问题的看法,他的思考,给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提供一种营养。所以文言文实际上也是为我们提供很多精邃的思想。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池塘。像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举个例子,“人生简则”这个专题。它选了几篇文章,《报任安书》从司马迁的生死观荣辱观,他接受了孔子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李陵之祸打破了他实现政治抱负的一种梦想,他通过以先贤为榜样,强调通过立言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报任安书》就是表达了作者通过立言来达成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种理想。他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样的生死观,表明了那种忍辱负重的荣辱观。用圣贤的教导和事件来激励自己,身处逆境,奋斗不止,珍惜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对于我们今天的学生,或者说对于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子,就是屈原。他对生死的一种选择,就是我们教材里边选的《渔夫》这篇短文,那么这篇文章……过简短的对话呢,它实际上告诉我们,面对生和死,有的时候不能苟且偷生,所以司马迁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忍辱而生,而屈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他毅然选择了慷慨赴死。那么,像这种文本里边的内涵价值,是对我们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努力挖掘这个文本里边的一种内涵。
魏:人文的内涵,实际这也是一种文化。这就是你五个问题里边的第二个问题。
夏:第三个,因为我们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这个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他自己能够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那么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间,很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间,只是一味地去注释教学,就像我们提到的劝讲法。这样一来,就是对这种文章内容的梳理,对文言现象的一种阐释,实行一种大包大揽。因此,我们现在有的学校甚至倡导教育教学一体化,什么把文科学习理科化,完全变成一种操练。这样一来,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很少有提高。在文言文教学中间,不仅仅给学生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就是要教会他这种学习的方法。那么,对一些常用的词法,特殊的技法,文学常识等现象,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讲解和点拨,但是不能面面俱到,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去探究,去归纳,去发现。这样时间长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魏:实际上这一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你说的第三个问题。
夏:第四,就是说课堂教学目前存在比较沉闷的这种现象。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间,还是要有课堂教学的一个设计,机械的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一种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文言文实际上跟现代文相比,它的问题是语言节奏比较晦涩难分。语句的含义,有点模糊不清,从现代人的视角有些模糊不清。文言文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差异,让学生学习的情绪受到了约束。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语老师重视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间想方设法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积极性。我还是以这个刚才说到的苏教版语文,必修五里边的人生选择的教学为例。我们应该让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他不同的人生选择,就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大的问题就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司马迁忍辱负重活下来了,我们赞颂他,歌颂他。而屈原,他作为一个贵族
投江而死,我们也赞颂他。同样面对生和死,为什么一个人选择生,一个人选择死,我们都觉得他的选择是对的。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就会通过文本的阅读,来寻找答案,可能会产生的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不是那种简单机械的记那个词的意思,那句话该怎么翻译,他的文言文教学就活起来。
魏:也就是说我们把出色的文言文要让学生学的中间感觉很有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对文言文有一种兴趣,他才能够喜欢它,他才能有可能去学好它。深入到文的内涵,才会对文言文有兴趣。
魏:其实我们不能够停留在文言的言的表面,要深入到文的内核。
夏:内核,实际上是挖掘我们传统经典篇目中间或者说文言文里边的,我们传统的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髓。
魏:这就是我们今天时髦的人文精神。您刚才谈了第四个问题,那第五点呢?
夏: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文言文确实还是要多读。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面,那些老师拼命自己讲,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很少,所以我在听课的时候,经常会跟一些老师进行交流,要求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多读一读。这个读产生的效果、产生的体悟,就跟老师串讲的枯燥乏味完全不同。学生通过读可以深入到文章的领悟,一种内容,同时通过读,一遍一遍通过反复诵读,会越来越感觉到文言文非常精美。
魏:老师,刚才您谈了我们从五个方面在设计的时候,在文言文设计的时候,从五个方面重点关注这几个问题。接下来,您能不能用一篇具体的篇目给老师们来谈一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夏:好,那就献丑我来谈一下自己教学的一个体会。我还是以苏教版的必修教材,必修五里边的一篇课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来做一个例子,来介绍一下文言文设计和展开的一个问题。首先,有一个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因为我们教一篇文言文,到底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教给他什么,让他自己进行哪一方面的能力。我在这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两个,第一个,是掌握这篇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的用法和意义,能准确说出重要语句的含义,并且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二个目标,就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能说出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探究并且领悟文中深层的感慨之中作者所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魏: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两个教学目标,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夏:那就是我们前面所谈的就是文言文教学中间注意的五个方面里边的第一个就是注意文言文积累的一个问题。第一个目标还是重视积累,因为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第二个问题,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学生能力锻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你比如说让他翻译把重要的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方面它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这种将古代汉语转化成现代汉语的这种来理解的这种能力。这是第一个目标,那么第二个目标实际上也是对文意的理解。把握和探究这个问题,那么探究这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让他能够深入的来透过文字的表面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魏:这是你刚才说的目标的设定。
夏:对!那么我在围绕着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我把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来跟老师汇报一下,也跟各位观众来分享,也请提出宝贵意见。那么我设计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有一个就是导入。通过一次聚会,就是中国历史上面文人非常有名的一次聚会,这个事情作为导入之一,导入之二就是我要给学生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帙卷》他那个《兰亭序》也是中国非常,应该说书法中间极品,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听读,然后诵读,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那么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内容的理解过程,基本把握文章内容的过程。那么这里边已经揉合了我刚才说的这个诵读法,比如这个诵读法,实际上这个设计是多种方法的一个应用。那么第三个,就是教师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解释,教师来提示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翻译。要让学生掌握哪些重点词语,要翻译哪些重点的语句呢?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觉得这篇文章里边,像多义词,那里边有个茂林修竹的修字,修短随化的修字,不同语句之间的意思不同。我们在这篇课文之外还有很多学生很多篇课文中学到这个词,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边,“邹忌修八尺有余”等等很多,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词呢单独拎出来来增加学生词汇的一个积累,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第二个“次”字,列坐其次,在这里边它的意思比较特殊。还有像词类活用的现象,这里边“引以为流觞曲水”,这个“觞”词性没有变化,就是作为一个名词来用的。“一觞一咏”,这个“觞”在文本里面第二次出现“觞”这个词,它是已经作为动词来用,是喝酒,那么你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的词性的一个变化。还有像文言虚词,这个“所以”在文章中间也出现了两次,而且这个“所以”这个词语,在文言文中间,在很多语句中间,它都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那么在这里边两次出现,他的用法和意义也不一样,也要让学生来关注。像重要的句子在这篇课文里像“及其所止鸡圈,情随事迁,感慨系知矣”,还有“向之所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等这样一些句子呢,都是理解上面具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要提醒学生呢来关注这些句子,要通过这些句子的翻译,来锻炼他的文言句子翻译理解能力。
魏:这个难理解的字词老师还是要提示一下。难懂的句子老师还是适当的时候还要点拨,还要启发一下。
夏:这个实际上是对串讲法的一个演化。那么第四个环节,就是学生自读、研读、讨论、提问,扫清文字理解的障碍,也就是我刚才提醒学生关注一些重点字词、句子,那么通过我提醒的这些之外,可能学生因为个人学习的差异性,他还有自己在学习中间碰到一些问题,既要通过自己的研读,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这一环节就是还是要来扫清理解的障碍。那么第五个环节,就是开始进入对文本内容的文字障碍扫清了,开始进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对文意的理解,那么我提出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来表达感情起伏变化的词语。让他去找表达感情变化的词语,那么应该说也比较好找。
魏:比较容易。
夏:比较容易,那么比如说它这里边第一节里边的“兴可乐也”的“乐”字,第二节里边“岂不痛哉”的“痛”字,第三节里边“悲夫”这个“悲”字,所以从这里边可以看到,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痛,最后由痛到悲的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对他的作者情感的变化有了一个基本的一个理解。
魏:实际上就把文脉搞清楚了,把文脉抓住了。
夏:对,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次诵读,因为文本不长,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再读,让学生在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基础上面来读出作者在文本里边所表现出的情感。
魏:这时的阅读和前面读应该发生变化了。
夏:对,前面主要是读懂字音、读清句读,这是第二层次的要求,读出情感。我后面还会涉及多个环节,待会再谈到。第六个环节,第七个环节,就是学生细读文本,展开问题探讨,这个读不是诵读,可以默读,可以在下面自己自由阅读,自由朗读也可以,探讨的问题是这样的,就是围绕刚才这个王羲之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来探讨王羲之为何而乐,又因何而痛,最后为什么会悲。我们就这个情感变化这个线索来走近兰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来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那么这里边第一节在探讨他为什么“乐”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王羲之的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视,一个是听,即视听之乐。视,他看到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整个环境非常优美;听,他听到了水流声,清流激湍,流觞曲水,吟诗的声音。引以为流觞曲水,大家饮酒赋诗,显然也是他听到的内容,还有可能他们之间谈笑声、鸟鸣声,因为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嘛,还有会风和畅,显然清风袭来,还有风声等等,那么除了这些视听之外,作者还谈到这里边还可以“仰观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可以获得精神上面的一种快乐,所以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他那种对生命和审美的愉悦,所以兴可乐也。第二节探讨作者为什么由乐而变为痛,那么很高兴的时候,突然痛起来了。显然我们文本里面可以看到,他痛是一种痛惜,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一种痛惜。这一问题,从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一种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了,在乐的时候意识到了乐是不能长久的,生命的短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这个时候,人在高兴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这种高兴啊,这种快乐啊,要想长久的保持,这是很困难的。所以由此产生痛。最后,他得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生命这样短暂,就更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这样的一种感悟。这个悲呢,其实是一种悲叹,他超越了人生无常的理性思考,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既然这种乐是很难得的,我们就更应该珍惜,珍惜对人生、对自然的一种热爱,执着的一种追求。实际上这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的一种体验。
魏:好,讨论了这样三个问题,围绕三个关键词来进行展开了这样的讨论。这是讨论的一个环节。
夏:然后,我这个第八个环节,再回到诵读,也就是说这个诵读跟前面读出情感不一样,他这个时候读,要深入到文本的内核,让我们每一个学生来感悟作者的一种情怀。对自然,对人生,对生命的独特的感悟。王羲之已经去世1600多年了,岁月悠悠。他的一种感慨,他的那种旷达,到现在仍然让我们感到一种荡气回肠。当我们了解到这一个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习王羲之,应该更加珍惜这样一种生命,善待生命,用我们那一种奋斗,我们的一种成功,我们的业绩来使有限的生命充满价值。这个就是我们对文本的阅读上应该产生的一种感悟。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从文言词语的积累,从文言诵读到串讲的一种演化,我们用多种方式,综合应用,而且揉合了课程里边的探究学习的一种理念。
魏:实际上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大家在公开课啊、示范课啊、研究课啊,好像好多人都喜欢去选它,选这篇课文,刚才你刚才这样的一个设计,实际上是融入了传统的东西,又融入了新课程的一些东西,实际上这应该是我们新课程改革追求的一个发展方向,可能这样做下来以后呢,我们文言文教学,不论从设计到展开,还是到实践,应该说他的这个实用性和操作性,可能就更强了。非常感谢夏老师。
夏:谢谢魏老师!
魏:各位观众,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需要我们语老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老师们读懂了,又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去读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花很多的功夫。谢谢夏老师!
夏:谢谢魏老师!
魏:也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下次我们研讨的专题是记叙文教学设计与展开,欢迎各位收看,再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