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高中语文语用题复习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13/1/14 15:46:42 作者:天印高级中学 浏览量:1586次
五、实录
魏本亚: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讨的专题是《高中语文语用题复习策略》,大家知道,语用题是语文复习的第一大板块。涉及的面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各个学校在这方面都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今天我们邀请了泗阳中学江苏省特教师陈一鸣老师参加我们的讨论。欢迎你,陈老师!
陈一鸣:魏老师,你好,老师们,大家好!
魏本亚:各位老师,语言知识应用题是语文高考、或者是期中期末考试的一个重要板块,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效果却很不理想。陈老师,你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你认为我们在这一块的教学中间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陈一鸣:第一个就发现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当中积累意识偏差;第二点,老师针对性训练差一点;第三点就是说我们在平时相关的训练显得不到位。
魏本亚:陈老师,你刚才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镇江的袁建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导播切换到袁建老师那儿。
魏本亚:陈老师,刚才袁建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基本的看法,他的看法和你的看法应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那针对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我们如何去解决它或者说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呢?你对这些问题是怎么思考的?
陈一鸣:首先呢,就应该是进行诊断,诊断发现比如说语音这一块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首先要发现。就像有的同学,他很可能对形声字这一块在复习的时候存在点问题,很可能有的时候在形近字上面他可能忽略了。有的时候在形声字辨别上面又出现了故障。
魏本亚:那你能不能结合高考复习指导这样一个咱们的教学工作来具体的给大家谈一谈这方面的经验或者是一些做法呢?
陈一鸣: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我们首先要注意了解几年高考的有关试卷上面的命题走向。比如说,江苏省的命题在04年,05年、06年,那么多年来,它在命制第一题注音题的时候,它都注意点什么。我们从这里面发现我们在复习、应对的时候存在些什么问题。
魏本亚:能不能谈的更具体一点呢?
陈一鸣:那好,我来就注音、成语,改病句或者是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缩写、语言的扩展还有语言的仿写等等,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魏本亚:好。
陈一鸣:先就拼音来说,就拼音来讲,发现拼音的命题走向,第一点,它考察的能级主要是A级,主要是以识记为主,辨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重点用积累本把相关的难点把它记录号,同学反复的看一看,很可能我们应对的时候就有效了。命题的第二个方向呢,我们发现它还是重在考形声字,考形近字,考多音字,难度一般都不是太大。只要我们注意将这些误读的东西疏理好,一般来讲都会容易。我们从多音字这个角度来看,比如说“剥削”的“削”,还有里面的什么“瘦削不堪”,这“削”和“薄”等等这些,注意怎么能把它区别开来。用形近字来说,比如说那个“奇怪”的“奇”,前面加绞丝旁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读奇(jī),而读绮(qǐ),旁边要加一个“田”字的话,我们就应该读成畸(jī),这个“奇”字前面我们再加个提手旁,这个时候呢,就读成挤(jǐ),这样一个有效的组词的、组字的训练,然后就渐渐地知道,搞了半天这个形近字可以这样去明白。那么,从形声字上面来看,我们发现形声字,声旁的声母,它现在发生变化。比如“纤维”的“纤”字有“千”字,那就不能读成千维。就是声母发生变化了,我们平时在读音上面该注意一些。比如说声旁的声母发生变化了,“按捺”的“捺”它的偏旁是提手旁,那旁边那个声母就发生变化了,原来读奈,奈和捺是不一样的。还有形声字里面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变化了,就像枢纽(shū)的枢,表声的那个“区”字,“区”字和“枢”字在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都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呢,我们在辨别的时候应该发现这一点,应该思考这一点。那么我们带着同学们注意在这上面动点脑筋,思考到形声字变化的规律,浅浅地就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了。
魏本亚:那实际上就是说在这一个板块里边,我们还是要根据汉字的那个形旁,义旁,从这个方面来做出一个判断。然后根据它的读音的变化来去抓住那些规律性的东西。
陈一鸣:是的,您说的相当好。现在发现,我们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淡化那些大家已经习惯了在调上面动脑筋的那些汉字。因为我们发现考卷上面呢,它在这方面已经不大强调了,我们就不要在上面花的精力太多,但是不是说不去注意。第四点,我们发现命题的时候,它一般来说都会从文本里面找的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那些汉字来注音,所以说,我们要关注文本。第五点,它的命题的方向是很讲究尽可能不出现什么翘舌音,前后鼻音,它不出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不要把重点都放在这些地方。那么,从应对的策略这个角度来看,从大的方面来讲还是要增强一个积累的意识。
魏本亚:积累。
陈一鸣:我们在形声字方面有多少个汉字读的还不准,我们在精致的积累本子上面把它书写下来,没事可以看一看,渐渐地就把这个难点搞清了。第二个呢,我们在应对的时候,还有讲究一个什么呢,就是我们两个同学一组,每天我出5个题给你做,你出5个题给我做,都在语文上面,咱们订立一个“攻守同盟”。这个“同盟”建立以后,渐渐地大家把自己的难点用来测对方,心理是在检查自己,时间一长,这个难度就渐渐地被我们攻克了。
魏本亚:刚才你讲的这个字音我们可以这样去做,那第二个板块就是成语了。成语又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呢?
陈一鸣:成语在同学们做题的过程当中,他首先对成语的意思辨别不大清楚,这个发现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从高一到高二这两个年级的平时对成语的积累的量发现不够,同学们积累的意识偏低,那这样一来到高三,我们把部分精力放在成语训练的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会感觉到比较棘手,让同学们再记它100条,200条,300条就有点难了。
魏本亚:有点难,应该是平时积累。
陈一鸣:平时积累,高一到高二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多积累。
魏本亚:有意识地积累。
陈一鸣:是的,积累的过程当中,首先就要强调成语的本意是什么,比喻义是什么,其他的引申义是什么,这些东西都应该让他搞清楚,记得大概,关键词是什么,在成语书写过程当中就在旁边把它批注好。这样来讲,他记的多了,平时老师再注意反复强调了,他渐渐地就对成语没有一种恐惧感了。现在我们同学们望文生义的例子还比较多,所以一考到这些题目的时候呢他就拿不下来。接着这高考题来看,江苏的高考题它在考成语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会掺杂一些双音节的词语放在一块儿考。这就叫词语积累不叫成语积累,但是现在还是主要以成语为主,所以说,我们对成语的关注度还是要加大,从这个命题的走向来看,其实我刚才已经讲到了一点,就是它有双音节的词和四字成语,它是交错进行的。第二个发现它命题的走向呢,就是它的词语的选择比较不常见,比较偏。第三个命题走向就是它重在考查成语的引申义,寓意,这样一来,我们望文生义,一望就错了。这是第三个点,第四个点我们发现在命制题目的时候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辨别,这个是成语的适用对象大小要求我们去辨别。还有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的大小,它要求我们去辨别。还有语气的轻重,一般来说就是从这四个点上去考虑。如果我们的同学平时都能够从这四个点去关注成语的话,很可能我们复习的效率就会提高了。
魏本亚:那怎么具体的去做呢?
陈一鸣:我在这里想我们采取的策略,那之前我也讲到,还是要深刻的理解成语的意思。比如说“目无全牛”,目无全牛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眼睛看到的不是整头牛,这样它本来的意思,还有成语的深刻含义它是指一种技艺的纯熟。也就说老师命制题目的时候,他更多关注的是它生层次的含义。比如说理解“文不加点”,文不加点的“点”字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改动的意思,修改的意思,如果我们望文生义说是文章不加标点那就错了,所以理解成语的意思很重要。
魏本亚:这是一个关键。
陈一鸣:是的,这是一个关键,这是比较浅层次的了,深层次的辨别感情色彩,我们有的同学他可能就不注意。比如说“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这两个都“不至”,到底是谁是表示褒义呢?谁是表示贬义呢,如果平时我们没有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的话,都割裂开来,那理解起来效果就不太好。那“无微不至”褒义词,“无所不至”贬义词,做坏事无所不至。“方兴未艾”,方兴未艾一般来说指的是事物处于蓬勃发展的,写正面的一个蓬勃发展。如果我们用在写一个国家的失业率,失业率在逐年的提高,我们说它方兴未艾,那么这个成语就出错了。第三点我们发现,还要留心语义的重复,成语的语义的重复。有些老师编题目的时候,他在这个成语的前面或者后面,他加上一部分和这个成语的意思相通的,在这里把他编出来这个答案迷糊我们同学。比如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的“民”其实就是指的劳苦大众,前面又加了一个劳苦大众,这样是前面的语言的表述跟后面的成语又重合,这样就构成了成语使用错误。那么,第四点我们发现要区别敬辞和谦辞,那敬辞呢,这个成语表指对对方,而我们有的时候把这个表敬的词语用给自己了,弄错对象,这个就容易犯错。那么,第五点,老师编题的时候很可能把那个成语硬性的带上一个宾语,这样就造成了有的时候成语不带宾语,你硬性的带上一个宾语,这样就出了问题。比如说,“司空见惯”,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看惯了就不奇怪了。我们的题目就这样编制了,说“早已司空见惯了那归帆片片,鸥影点点。”在司空见惯的后面再来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按常规来说就不能带。我们复习的时候如果关注了这些地方,我看这一块就应该没有难度了。第六点就是说我们在辨析的时候要注意要合乎文意,要合乎逻辑。比如说有的时候说“人言啧啧”,人言啧啧这个成语其实是用来讲话怎么样呢,众口乱说一通,议论纷纷的。而现在这个成语有时候说人言啧啧,交口称赞,到底是称赞还是议论纷纷,这两个打架了,一打架问题就出来了。那么在辨析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辨析那些近义的成语,比如说有的像“鱼龙混珠”“鱼龙混杂”这些意思看起来很相近,但是我们要知道它是有一个区别的,那我们复习的时候能够注意将它们细微的区别批注好,没事多看几眼如果考场里面出现类似的,我们很快就能辨别清楚。成语部分大概就这么多。
魏本亚:第二题是成语,一般第三块就是语病了,你对这个有什么规律我们要注意的。
陈一鸣:语病题一般在江苏的命题试卷里面来看呢,如果是考成语题的话,那么它语病题就不出了。那么这两道题是交错进行的。但是我们复习的时候两方面都要关注。其实我们平时在语言交际的时候,写作的时候,这个语病是我们常见的现象。我们复习这一块其实就是不从高考这个角度讲,它有很强的适用性。那么语病复习呢,我们应该注意搞清楚江苏命制这一块题目的时候,它常会把这个点都加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了解历史。从04年到11年,那么多年里面除了10年没考语病以外,其他都考了语病题。语病题里面,梳理以后我们发现它常考的那些语病常是搭配不当,成分连缀,不合逻辑或者成分残缺这四类是命题老师关注的比较多的。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也是我们平时口语交际的时候容易犯错的。那这样来看,我们在这些地方要注意,也不能说仅注重这四点,那其他的两点都将他遗忘,比如说句式杂糅,造成歧义这些,我们还应该要关注。今年,一一年我们高考就考的是句式杂糅,造成歧义,那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还是要从宏观上面了解它的改错题里面,病句题里面它到底命题的走向是什么。除了刚才的重要的四个点之外,还有什么呢?第一个就是三个题和一个题,或者是三个是病句,一个是正确的,这是它的命题的走向。第二个走向就是我们所说的四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搭配不当,成分连缀,不合逻辑或者成分残缺等等。第三个走向我们发现编制这个题目的内容都结合着我们近期的学生的生活、国内外大事,它把这个语用情况糅合的相当好,当然它有时候,侧重于考书面语,有的时候,它侧重于考里面的口语。有的时候它的材料来自于新闻,有的时候这个病句其实就是学生作文里面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应对的时候可就麻烦了。
魏本亚:我们可以怎么去做?
陈一鸣:那麻烦在什么地方,由于同学们对语病的判别,一般来说,规律性的东西看起来容易掌握,过了几天他就又容易忽略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说在初中阶段,他对语法这一部分的学习淡化了。高中以后老师一看这些东西,一点两点三点重新补,那么一补就显得有点多,他听得就不习惯,但是通过我们高一高二这个阶段不停的提醒以后,也就会理解一部分了,做些题目以后呢,基本上就能达到目标。我们现在发现对策里面,首先就要讲究一个修改病句的方法。比如说里面的语法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一提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走不出来了。走不出来,好了,见到问题以后,他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了。这是成分分析法在我们复习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首先看看能不能从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主干上面把它先提出来。提出来以后,再剩下的那些修饰语,再检查一下修饰语,看一看修饰语里面是不是也有问题呢?举个例子来说,“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这个句子那么长,句子的主干主语,主语,谓语,宾语,这三个主干的成分在哪里呢?孩子们要把它辨别出来,主语是运动员,“是”是谓语,宾语是“组成”,这三个词放到一块儿,这么一读,问题就来了:“运动员是组成”,两头的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果他会这样提炼句子的主干,找出修饰语就很简单了。那么,语感审读法,我们在用语感审读法。在考场里面,可以教他用语感审读法。去品读,读一读,这个句子,两遍一读,三遍一读,这个句子真的有问题。
魏本亚:哪个地方读不顺。
陈一鸣:是的,读不顺,很可能这个词语该放到前面的,它把它落后面去了。这样一来,通过这个语感审读法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种方法就是对照类比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干什么呢?来鉴别,我们平时记住一个正确的句子,知道这个句子在考场里面要在什么地方动脑筋。就拿这个句子套上,或者是进行比较,跟他很相像就是正确的,那么不相像可能就有问题了,用这种方式。你比如说,这里面“21世纪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这个案例,这个案例前面是“有没有希望”,是两面的情况,后面只列举一个,两面和一面其实他是不对的,表达上面是不对的,是肯定、否定,一般后面都要对等。如果他把这个案例记住后,这样就不对等,案例他们一旦记住以后,考场里面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就会跟这个案例进行对比。发现这个案例很相像,那么就断定他没问题。其实呢,老师往往在这个上面设置障碍。第四点,关联词语的检测,我们用这种方法可以搞清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既然。。。就。。。”这个关联词;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都。。。”,还有“只要。。。就。。。”,还有“只有。。。才。。。”这些关联词语,我们知道这些关联词都是套起来用的。但是这里面这几个点,我们要搞清楚,搞清楚以后,老师如果再给他们设置障碍,那么就不怕了。或者说就是选择关系的关联词也是这样,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老师会编制什么样的题目呢?比如说,他会说“不是。。。就是。。。”,这个地方该用“不是。。。就是。。。”,他把“就是”那个关联词省了,换掉了,换掉之后前后句子和句子之间就不搭配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就乱了。那这些题目,孩子们就拿不下来。这些就是说我们在初中阶段,语法那一块上面不接头就是在这个地方。他很少讲复句,而我们的考场里面依然要去考察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关联词语的搭配情况。这个关联词语讲讲也可以来帮助我们辨别病句。有的时候呢,还要用逻辑分析法,因为里面牵涉到逻辑分析的一个题。像这个题,我们的应对策略应该是什么呢?结合一个案例来说,“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其实在生活当中“凡是。。。都。。。”一般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凡是”和“都”用在一起我们要警惕,是不是这里面老师又在设置陷阱。这里面用逻辑分析法完全是可以针对此类题型。在这个语言环境里面,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注意点什么,有标记。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发现题目里面有些词语暗示了它将会有陷阱。好,这里面第一个比如说介词,介词“通过”和“使”,这个常见的语病。命题老师在“通过”这个介词这儿设置障碍了没有呢?“在。。。中”里面设置了没有呢?只要有,我们就多看几眼,我们渐渐就能搞清楚。第二个关注,关注句中那些程度副词,“十分”“非常”等这些副词出现以后我们要多看几眼,看看前面这个程度副词和后面的有关的修饰语之间,它是不是出现重复累赘了。第三点要关注什么呢?就是刚才提到的两面性对等的问题,“是不是”、“能否”,前后要一对一对应,两对两对等。第四,我们要关注的是指代性的词语,代词。“这”“他”,有的时候弄几个“他”,把人际关系搞乱了,我们走不出来了,没注意就进入陷阱了。那么第五点我就要关注那些否定词或者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否定词我们知道,“没有”“没”或者是“不”“无”,而有些它不是这样表述的,“劝阻”“阻止”“避免”“忘记”这些都表示否定的意思。这些词语我们如果积累了,注意了,如果考场里面出现类似的时候,我们知道老师很可能在这里面设置陷阱。有可能帮我们判断。第六点就是关注那些并列关系的短语、句子。“跟”“与”“和”“同”这四个连词一出现以后,有的有规律看也行,有的加顿号。前面一个词顿号,后面一个词顿号,这几个顿号前后要注意看看,老师很有可能在这里面,不该放在这里并列的,他硬塞了一个并列的东西,把我们搞迷糊了。第七点要关注的就是一个“是”,判断动词“是”,“是”在句中一出现,我们要多看几眼,它是不是将两头的一个主语一个宾语搭配情况怎么样啊。我们多读几遍,划分句子成分,马上就能品味出来,渐渐地就知道它在这个地方是否是应该的。第八点就是要关注句中的特殊的短语,比如说“目的”、“为了”,“目的”“为了”这两个只能用一个,如果它把这两个都融在这一个语境里面,问题来了。还有常见的我们说“因为”“原因”,“因为”和“原因”用“因为”一个就行了,用“原因”也行了,或者“缘故”,现在我们平时常常把这个都揉在一个语言环境里面,就错了。其实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还要注意的是减少了多少倍数,减少倍数?应该是增长倍数啊,像这样的短语,我们认为制造的这么一个有病的东西,我们应该能够辨别他,知道它有问题,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动点脑筋,渐渐地就会消灭病句,辨别病句。
魏本亚:陈老师,你刚下这样一分析实际上我们对病句的一些类型,关注的一些点就已经很清楚了。那第四个板块应该是语言表达的一个板块,语言表达在这几年江苏命题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规律性的东西呢?
陈一鸣:语言表达这一块,江苏主要就是考压缩的比较多。语言的压缩就是给你一个语段,300字还是700字,让你用四个关键词将它的动态过程展现开来。将它一些主要的关键词把主要意思表达出来,主要是一个压缩。那么,扩展其实我们江苏也考过,就是在04年05年的那个时候也考过这些。那后面我们就发现它侧重于考压缩,由扩展走向压缩,就是主要考的比较多一点。06年也考过那个扩展。
魏本亚:那这一块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应对它呢?有些什么样好的做法吗?
陈一鸣:这里面我在想在面对这一块复习的时候,这个题目就是平时可以带着做一做,让大家增强这方面的语感。比如说整理压缩来说,压缩语段来说要注意,根据记叙文的语段,记叙文的语段呢,我们就要提取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这个要素来提炼。我们根据压缩语段,也可以摘取中心,用摘取中心这样一种方法,比如说新闻,给我们四五行的新闻,让我们出个标题,要我们编辑一个导语这样一种压缩,那也就是要把中心的东西搞清楚。这是针对新闻来说,针对议论文的语段来书,针对说明文的语段来说,用这种方式有效。第三个我们就是用分层梳理的方法,分层梳理呢就是说看看它的一个语段里可以分成几块,几个层面,每个层面里面我们用一个关键词连一下,那么四个层面就是四个关键词,这样一来我们也能够达到目标。还有就是第四个就是用辨明主次法,用辨明主次的方法就是说一段文字里面主要信息是什么,次要信息在哪里。我选择的这个是不是主要信息,这样我们来辨别它,渐渐地就能够把握它。那么第五点就是合并调整的方式,就是说我选择的五个关键词四个关键词,里面是不是有两个关键词是重合的,关键词重合的时候说明我们可能有一个点没有找到,没有找到的话,那我们重新再审视一下这样一段话,看看什么地方我们落下了。那么,这样的合并调整呢,一般来说能把语段里面一个核心的东西渐渐地梳理出。第六点就是用词语的替换的方式。我选好了这个关键词,能不能用其他关键词替换,我们试着问一下能不能,如果不能的话说明不行了,如果能的话就没有问题。
魏本亚:你刚才讲了这样一个版块,那在江苏的高考试卷中还有一类题,就是选用,仿用和变化句式的那种题型,那这种题型有什么规律呢?以及我们在实践中间指导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应对?
陈一鸣:这里面就是首先要注意一个什么呢?就说里面的仿写这一块,仿写首先要把仿写的句子里面的那些关键的地方看明白。比如说句子里面它有比喻句,排比句,我们要辨别清楚,在什么地方要动些什么脑筋,我们应该把它搞清楚。它在这里明确要求我们语言表达要得体,要鲜明、生动,要简明、要连贯等等,这样一些要求,我们明确在心。知道它在考察我们的是E级,能级比较高一点的。这样来看,我们在第二点就是在看它的命题走向的时候,发现它试题里面,它的全面性比较详细,综合性比较详细。所以说里面有可能有对比,对比里面还可能有结合的是比喻句,两种修辞放在一起,让我们在仿写的时候能够将它表达出来,能够说清楚。那么,这样来看我们平时在做这方面练习的时候,难就难在学生的思路打不开。前面的两个仿写的句子已经把好写的都定格在那地方了,后面是思路打开以后得想开去了才行。你比方说它把写大海,写河流,那么我们由此马上想到的是森林,联想到的是天空。因为我们按照它这个线索想开去,把后面两个环节的点去找到,讲到天空的时候能不能就把天空里面的雄鹰和小鸟区别开来,哪个语言材料对这个题有用,符合这个语境,联想的问题。联想到位了,它一般来说后面的句子都能够表达的比较好。而有的时候可能想的对了,很可能前面的语言又显得不够简洁,不符合前面的语言的语势。
魏本亚:陈老师,你刚才分析了江苏高考语用题,语言知识题这样几种题型以及我们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应该说很具有可操作性。应该说它具有指导我们当今的复习很有用。非常感谢你,应该说语言知识题在复习指导的时候是一个难事,当然这里面有许多的规律,需要我们认真地区思考,去研究,去总结,只有认识了这个规律,按照规律去指导我们的教学,我们才能够省时间,才能够效果会更好一些。非常感谢你,各位老师,今天我们的研究专题就到这里,下次我们研讨的专题是语文阅读理解复习指导策略,欢迎大家收看,各位老师,再见!
陈一鸣:老师们,再见!
上一篇:【理论学习】诗词鉴赏复习指导策略
下一篇:【理论学习】语文评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