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讨的专题是----作文教学复习指导策略,参加今天研讨的嘉宾是赣榆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徐立刚老师。徐老师您好,欢迎您。
徐老师:您好,魏老师,各位观众大家好
魏老师:各位老师作文教学呢,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复习指导更是高三的一个难点,徐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学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作文教学有独特的研究,你认为当下的这个高中的作文复习存在着哪些主要的问题?
徐老师:各位老师,那么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作文分值呢一般占到60到70分,可谓语文半壁江山了,当然这也说明了高考作文指导的重要性,目前呢,高考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存在着功利性、盲目性、程式化的现象,导致了作文指导的机械化。
魏老师:您刚才这种分析,应该说是切中了当今的作文指导的一些利弊,他的问题基本上应该是这样,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我想下面我们连线一下盐城教研室的这个朱晗老师,听听他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看法,好吧,下面请导播连线盐城的朱晗老师。
魏老师:徐老师,刚刚我们听了这个朱晗老师梳理了最近几年江苏的高考作文的一个基本的情况,他也谈了一些基本的问题,就是那种你刚才指出的那种作文指导的无序性、功利性,那么为什么在当下的这种作文指导过程中间会存在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你认为原因在哪?
徐老师:那么首先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功利性,一般情况下呢,从这个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到一个地区的老百姓或者政府,都把这个高考成绩看作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那么老师的这种荣誉感和进取心决定了他们要不断的钻研考试标准、考试说明和这个课程标准,不断搜集高考信息,努力去了解甚至是把握命题的趋势,把握平时教学的方向,加强针对性,那么这就决定了老师的平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那就是直击高考,表现在作文教学方面呢就是考哪类文体我就练哪类文体,那么考哪种形式我就练哪种形式,命题内容侧重于哪个方面我就向哪个方面靠拢,而且呢这个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成绩一出来分数线划定,那么可以说决定学子的命运了,那么家长的期盼也好孩子的期盼也好,就是能多考一分是一分,能上重点大学就上重点大学,那么教师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应该说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就是如何能让学生如愿以偿,他就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那么如何把有限的精力投放到高效增分点上,用最宝贵的时间换取这个最高的分数,一般认为呢就是作文,就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了,能在短期内见效,于是在这个平时的复习当中啊这个就好高骛远,将训练就放在这个高考评分标准的这个发展等级上,认为只有这样方向才算对路,才是终南捷径,才能大幅度提高这个作文成绩,这是说的功利性。
魏老师:实际上功利性这个东西,大家想想,在高考这样一个环境下,不功利也不行,不功利的话好像学生家长、社会,老师没法交代,但是这是个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是吧
徐老师:是的,魏老师,也正是因为这个功利性呢决定了他们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这个作文训练存在着盲目性,这个作文训练的盲目性第一个表现就是训练没有计划性
魏老师:没有计划
徐老师:对,一个呢是因为我们中小学嘛,绝大多数地区它没有专门的这个作文教材,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科书当中有了一些这个关于作文的内容,但是呢应该说是过于简单,而且呢他和这个教学主题可能呢有些不一致的地方,同时也没有形成系列,那么呢教师对作文教学平时研究又不够,也没有形成系统和有序的作文训练计划,这就导致了这个作文训练呢它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盲目性的第二个表现我想就是随意性,由于这个作文训练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再加上呢高三教学任务一般都比较重,作业量大,教师呢基本上处于一种就是备课啊、批改作业啊,受到时间限制,他很少在这个作文备课方面下功夫,于是呢作文训练好像就是高考备考当中的一种游击战,这个零打碎敲,有时间就写一篇没有时间呢他就不写,甚至呢作文训练呢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填充,这个随意性呢特别大,而且随意性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训练量不足,应该说写作是一种计划,没有一定训练量这种能力是很难培养的,同时呢老师还有一种什么想法,就是写作文嘛反正是学生的天赋,这个多写一篇少写一篇影响不大,另外呢可能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老师们认为啊,反正你要写啊我就得改
魏老师:改了我负担就重了
徐老师:对,有种偷懒的这种心理在里面,那么盲目性呢我想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盲目的创新,作文指导当中呢,有时候老师也会教给学生得高分的一些这个所谓的绝招,那就是创新,实际上这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呢是一种冒险的事情,因为他的这个生活经历啊和知识经验是有限的,他对这个一些生活材料缺少独到的见解,写作的基本功又不够用,想在形式方面进行创新,以新取胜这个恐怕很难创造奇迹,有时候呢可能会弄巧成拙
魏老师:那实际上老师这样做呢,出发点是好的,想帮学生,实际上他教给他是一种技,一种简单的一种技艺,如果他没有自己那深厚的那个作文的功底积累的话,可能那些技用起来的时候又是很冒险的
徐老师:对,也就是说,他这个,因为嘛学生自身根基浅薄,它就是再漂亮的这个外壳的话,也难掩饰他这种裹肉的干瘪
魏老师:是啊
徐老师:那么还有一个呢就是,作文教学程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魏老师:程式化
徐老师:对,你比如说以前的这个作文中经常是以题记啊或者小标题啊甚至是日记的形式,这些作文形式呢以往为我们的老师所称道,而且在我们作文指导过程中啊,甚至以此作为范例,于是呢我们这个有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呢也就采用这样的一些形式,但是呢,我说任何事情都是不断发展的,作文训练呢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如此,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形式已经被许多学生所采用,而且呢对阅卷老师来说不再有什么新鲜感,甚至呢会产生这个审美的疲劳,想要以这种形式取得高分呢恐怕非常困难
魏老师:也就是说现在一般的老师都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套路,或者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实际上这个老师他不知道,你这学校老师想到的别的学校也想到的,那个学校老师也想到,到最后汇总到高考的那个批卷的现场,这个阅卷老师一看这些东西好像都是大陆货,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徐老师:而且呢他要用的不巧的话呢,因为用的多吗,可能会被发现是一种模仿,模仿有时候可能就要被视为抄袭
魏老师:是
徐老师:作文得分就可想而知了
魏老师:那就是你刚才归纳了,这个作文教学的这个功利性、盲目性还有这种无序性,对吧,程式化,那除了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吗,还有些哪些这个原因呢
徐老师:我想呢除了这些以外呢,另外呢就还有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
魏老师:恩
徐老师:你比如说,对社会生活关注不够,那么本身这个文字功底不厚,还有对事物没有自己独到的一些感受和见解
魏老师:那么这是我们刚才分析了,就是作文存在的问题一些主要的原因,除了这样一些原因,还有没有需要我们在复习指导的时候关注的一些地方呢,还有没有?
徐老师:应该说还有学生的书写啊,卷面啊,另外呢就是学生对问题啊有时候还会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就是文章的观点
魏老师:应该说这个原因当然很多,那就你的这个教学经验来看,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不可能逐一的去解决,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怎么样去做能够把这些问题呢解决的比较好一点,你觉得下边,就是我们要采取策略的话,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去解决这些问题
徐老师:好的,那么我想呢这个,近几年这个高考作文的特点吧就是,它已经由强调感性的抒情开始逐渐转向考察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考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社会现象还有生活事件独立的语文见解的思考,命题形式呢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有那个半命题作文,当然呢话题作文也有出现,选用的材料呢应该说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也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充满了这个时代的气息,文体上呢一般都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他们的命题意图呢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思考人生、挖掘情感,应该说致力于新课标的理念是非常吻合的,那么根据高考作文呈现的特点呢,还有我们平时学生作文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想呢是不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要下一点功夫,首先呢就是要审文体,读透材料,近年来的这个高考作文不管是哪种命题形式都要有题干,要求或者说材料提示,或者说明,你想全国的课标卷,新课标卷呢09、10、11连续三年它提的要求呢基本上应该说是相同的,都是什么呢,都是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且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应该说这个题干呢对考生在考场进行作文,它是一种导引也是一种思维的指向,实际上呢他是现而未现,见而未见,它虽然规定这个作文所引发的材料和要求,甚至还有字数要求,但是对材料的理解完全说可以是多元的,而且它这个命题考察的侧重点就是要,要求学生运用这个发散性思维,多向性或重面的关注社会,感受这个生活,那么但是不管如何你不能脱离试题所提供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那么09、11、还有10这三年的课标卷的这个总体要求啊是这样,它都是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应该说三年呢要求基本一致,但是2011年比09、10发生了一点变化,就是11年要求是明确文体,10和09要求是自选文体,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是呢要求应该说2011更为直接,它要求考生作文时文体一定要鲜明、准确
魏老师:这实际上我们最近这个作文教学出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写的那个作文你分不清是哪一种文体
徐老师:对
魏老师:文体被淡化了,所以高考命题可能这样有一个引领了
徐老师:对,学生作文当中呢好像就出现一种杂揉的现象
魏老师:是啊,说散文不是散文,说记叙文不是记叙文,说议论文还不是。
徐老师:似像非像,似是非是的感觉
魏老师:是吧
徐老师:对,那么明确了这个题干和要求以后呢,最主要的我想应该是对材料的理解和提炼,也就是读懂读透材料,2010年全国的这个新课标卷嘛,它作文提供的是什么呢,提供的是关于这个热带鱼还有那个狼,罗森塔尔那个实验材料,有关这个热带鱼还有狼的这个材料呢固然能够引发人思考,但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这个心理暗示与人才成长呢更为发人深省,就像人们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另外把这个三则材料结合起来看,实际上他说的都是,涉及到一个人才培养的问题,这应该说是材料的文眼,也是材料所蕴含的一个主旨吧,可以把它呢作为这个把握材料或审题立意的一个突破口,围绕这一中心呢结合三则材料,可以在环境啊还有内在动力啊、外在评价这样三个方面去分别立意,谈及这个人才应该怎样培养
魏老师:能不能这样说,就是你刚刚谈的都很好,就是说审题这一块首先要读懂那个题干,人家题干要求你干嘛的,你要搞清楚,是吧?接下来你要读懂这个材料,这个材料里面有些关键的东西在哪?
徐老师:要会提炼
魏老师:要会提炼,是吧?最后呢就是说它这底下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搞明白,是这个意思
徐老师:第二个方面呢,我想呢就是在选材方面,选材呢要新颖,要聚焦社会,那么我们这个高中语文标准当中呢也指出写作教学中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而且那个高考考试说明当中啊,对作文创新也提出了材料新鲜,那么具有时代特色,给人以新鲜感,实际上作文的素材呢它决定了文章的优劣和等级,如果说你这个材料选不好,你这再好的文笔构思恐怕也很难出彩,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2011年那个高考全国课标卷,它作文提供的是什么呢,媒体还有互联网等对中国巨变的这些材料,这里面提到什么呢,你比如说它列举了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还有科技水平以及城市化进程还有开放程度,那么它要求学生呢就是对这些变化,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有一位考生呢,他是写了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农村孩子看中国变化,他精选了哪几个材料呢,精选了免收农业税、优先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全国推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这样三个具有时效性的焦点话题材料,他从农村孩子这个独特视角展示了惠民政策,改善民生,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他们深切体会我们伟大祖国正在崛起,他选的这三个材料呢,都能扣住惠民政策、改善民生这个主旨,应该说这个选材是非常典型的、非常恰切的,并且呢这些材料都来源于生活,而且在文章中具有了丰富的主题潜力。
魏老师:那就是说你选这些材料不是随随便便,我把那个材料拿过来就行了,可能这个材料有时候就是身边的,在这个身边的材料呢,我把它选好了扣住这个题,它就会发挥它的很好的作用了
徐老师:也就是说选材要扣住主旨,同时呢,要尽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魏老师:来源生活
徐老师:当然呢这个高考作文当中呢,有一些选材呢给人的感觉呢就是雷同或相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动不动就引用这个,比如说古代一些事情啊,比如说把屈原啊、李白啊、苏轼啊等作为主体材料,或者说呢平时阅读过他人的作文当中的一些材料,有的甚至呢把那个小学啊初中啊甚至幼儿园的这些都选进作文里面,出现一种低度化的现象
魏老师:是啊,用小学课文里面的、中学课文里面的,当然现在中学生更多的材料是感动中国那些人物的一些材料,全中国的学生都知道,所以说作文都用那些材料就不行了,是吧?
徐老师:第三个方面呢,我想说的就是,在谋篇构思方面要能一波三折
魏老师:这话怎么讲?
徐老师:那个好像有一句话叫,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呢就是说文章啊应该要曲折、回旋、蜿蜒起伏才能扣人心弦,那么传说就是有一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太要做寿,她的子孙呢就请来了唐伯虎为她提诗,全家的大小亲朋好友争着来看,结果唐伯虎挥笔写下的是“这个婆娘不是人”,顿时呢就是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接下来呢那个诗人啊笔锋一转,接着写了一个“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又转怒为喜,大声喝彩,不料呢,这时呢他又冒出一句说“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惊怒,但他马上又写了一句什么呢“偷得寿桃献至亲”,这下子呢全场都叫好,短短的这几句嘛,一会让听者惊,一会让听者怒,一会让听者喜,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我想这就是因为一波三折、出人意料
魏老师:那就是,实际上是写文章在构思的这样一个谋篇布局的时候要有构思,要比较精巧,是这意思?
徐老师:是的,那么也就是要使情节波澜起伏,使文章能有曲折的美感,首先呢我们就是要选择一些有起伏、有变化的事情来写,其次呢就是要学习一些方法,你比如说,设置悬念啊、制作巧合啊或者说情节突变啊,意料之外等等
魏老师:这是谋篇布局这一块,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里面呢就是你不要把它搞的太平了,因为我们现在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追求的是一种四平八稳,实际上这文章里面呢有一些悬念、有一些起伏可能这个文章呢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也会获得这个阅卷老师的一个亲睐,是的吧?除了这样一些构思上我要注意,我还需要哪些方面再注意
徐老师:还有就是在写作方面还有就是要,细节描写啊要动之以情
魏老师:细节描写要动之以情
徐老师:因为细节描写呢应该说是文章的灵魂了,是文章最动情最能感染读者的地方,另外这些细节呢往往渗透在人物的语言啊、动作啊、神态啊或者心理、景物、环境描写之中,2011年有一位考生,他是以两颗荔枝的故事为题,展示中国的变化,他这篇文章呢是以这个励志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他是借转述他爸爸的关于励志的故事,十分巧妙的反应了时代的巨变,以小见大,主旨呢非常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其中呢,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说“说到这儿,只见爸爸先是长叹了两声,接着又说赶上那个年代,自己因为两颗荔枝就违背了当教师要两袖清风,绝不拿学生一针半线的誓言,居然向人家讨要东西……之后爸爸竟是一脸的无奈和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和奶奶的遗像,什么话也说不出了”,应该说这段文字描写呢它是比较细腻,他将爸爸倾诉时的这个神态啊,亲切而自然的转述表达出来,应该说娓娓道来之中呢能给读者以见之似见,我心凄凄的感觉,那么现实生活当中呢,我们要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因为一个人不自觉的表现出来的一个动作或者说一个眼神,都可能最能反映这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这是说的
魏老师: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的时候,当我们把这个东西让学生发现细微的东西给他描写出来的时候,可能这个情感的东西可能就通过这个细节描写就可以比较好的流淌出来,这样呢可能这个作文就容易去感染读者、感染那个评分的老师
徐老师:对,就能打动人
魏老师:打动人
徐老师:在这个平时训练呢我想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锤炼语言、写出文采,你想那个“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他这个练字炼句的铮铮誓言,还有一个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卢延让锤炼语言的一个真实写照,“求的一字稳,耐入骨根寒”这应该是欧阳修锤炼语言的基准,用最简单的笔调去最艰苦的练习,这应该是泰戈尔成功的一个秘诀,孔子呢这个说过这个“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那么也就是说呢,说话写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而且呢要有文采,没有文采,文章呢应该说是不会流传下去,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考生的这个乡村日落的几段文字,2011年有一位考生,他是以乡村日落来写这个中国的这种变化,其中呢他有这样几段文章说“曾经,我喜欢在太阳要下山时出门,夕阳的余晖在云与云之间尽情的挥洒,万道光芒有序交错排列着、旋转更替着,白云地缘的一溜金光似火焰将棉絮点燃,执掌起了满天的晚霞,霞光欢呼雀跃,像舞动着的火焰倾泻到人间,给灵秀的山水披上一层薄纱,在朦胧间又平添了一分晚韵,灼灼岁序竟一下子在朦胧间失去意义,波光粼粼的水面无法掩饰黄昏深邃的长空,展示那湿漉漉的纯美,微风过处,看到河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冲刷着水草,找到了“时有浮萍至,远随流水香”的淡雅和悠然。远远近近的蛙声、蝉声连成一片,交糅着潺潺水声和远处芦苇荡的瑟瑟声,构成了绝非矫揉造作的音符,世界便在这音符的跳跃中沉醉开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河边苍翠的树枝在余晖下都变成了金枝铜干,熠熠发光,一路向前绵延不断,好像整个世界都是光柱的仪仗。天空、河面、大地被自然色覆盖。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再也分不开哪里相接,哪里相离,色调和谐统一,绝不掺杂跳跃,全然单纯郎丽。那么说这位考生呢应该说开篇他是用了一些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呈现了一幅自然而又宁静的乡里风光,他这里面你看将白云比作棉絮,将霞光比作舞动的火焰,而且赋予霞光以生命,欢呼雀跃给灵秀的山水披上一层薄纱,在朦胧间又平添了一分晚韵,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发出夺目的光彩,另外呢,文中还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诗词名句,比如时有浮萍至,远随流水香,描绘出的是微风过处,那么层层涟漪冲刷水草的那种淡雅和优雅、悠然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他把这个天空、河面、大地还有那个树枝、树干啊被自然之色覆盖,整个世界是金光辉映,浑然一色,应该说是营造一种美妙的意境,升华了文章的内蕴,也增强了语言的可比性
魏老师:实际上刚才这个徐老师咱们谈了这样一些问题,实际上你还是谈了一个就是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间,我们还是要按照作文的这个一般教学规律去办事,无论是我们的审题、我们的选材、我们的谋篇、我们的语言锤炼,可能这都是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规律
徐老师:是的,不知道你刚才听这篇文章有没有注意到,他这个,这个考生的文章里面的那个第二段呢微风过处,看到河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冲刷着水草,找到了什么,而且远远近近的蛙声、蝉声连成一片,交糅着潺潺水声和远处芦苇荡漾的瑟瑟声,构成了绝非矫揉造作的音符,世界便在这音符的跳跃中沉醉开去,我觉得这段文字似曾相识
魏老师:是啊,好像在《荷塘月色》,有点相近了
徐老师:仔细品读,好像是在模仿朱自清的这个《荷塘月色》,这也让我想起了什么呢,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是让同学们呢从这个文章当中选取那些优美的语句啊或者段落啊进行模仿,久而久之肯定语言呢也会增色不少
魏老师:是啊,作文锤炼,这个语言的锤炼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训练的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这一块呢,可能我们老师要在这一块要花的功夫可能还是要比较多的,那除了这个语言的这种锤炼,我们还需要关注些什么东西呢?
徐老师:我想呢最后一个方面呢就应该是,传承创新,彰显个性,因为写作嘛,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性,那么这种创新呢,在作文教学中呢,就是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这个意思来,刚才说的那篇乡村落日,它以看乡村日落的这个视角呈现了一幅自然而宁静的乡里的知趣,如此美丽的情景呢却有不和谐的事物,两栋小楼出现了,这就……敏感的作者呢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联系起来了,应该说是以小见大,以这些美景来衬那种凄凉的心境,可谓匠心独运,利用,应该说是立意高远了,另外呢我还看到一篇就是2011高考作文,他同样的是写中国的崛起,许多考生呢看到中国的崛起都是大写特写,而且赞美中国崛起这些词语呢充斥着全篇,有一位考生呢他是用具体的故事,以冷眼看中国的崛起为题,你比如说他这个里面举了三聚氰胺啊、牛肉膏啊还有瘦肉精啊等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出了中国存在的这个信任危机,并且论述了信誉的重要性,另外他还列举了富二代,比如说爹是英雄儿好汉这些社会问题,指出了我们要加强民众素质的教育,全面提升了这个公民素质,建设良好的社会风范,才能确保中国呢真正的崛起,那么这样的立意呢,我们说应该是独辟蹊径,从反面来看中国的崛起,这样的思篇角度也应该是令人称道
魏老师:这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啊
徐老师:对,这就可见一篇富有个性的创新作文,考生呢要独具慧眼,在立意上求新,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言他人所未言,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同时呢,我想是不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生活这种独特的感情,抒写自己真切的体验,表达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魏老师:刚才你这样一些分析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实际上这作文在复习指导的时候,我们要按照这样一个规律去做,不要急,按照这个作文的这个本身的规律去走,一步一步往下走,可能比那个急功近利去想追求高分而追求不到,可能比那种做法更切合实际一些
徐老师:我说的呢,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魏老师:应该说刚才的这样一些分析呢,我相信能够给一线的老师以具体的帮助,关于这个话题呢我们今天就讨论到这,非常感谢徐老师,作文复习指导的问题呢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各个学校的老师呢都在这一块都在进行着探索,我相信刚才徐老师的这样一些分析,能够给各位老师一些具体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的收看,下一期我们讨论的主题是语文评课的策略,欢迎各位收看,各位老师再见
徐老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