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交流互动>>文章内容
【教研动态】浅谈探究式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发布时间:2012/6/13 8:18:41 作者:无 浏览量:867次

摘要: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物理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以实验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多侧重于“验证知识,形成概念”,甚至采取“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唐做法,这严重妨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顺应新课改精神,在物理实验课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呢?

一、    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展现实验的设计思想

实验的设计思想是为解决问题而思维的结果,是实验与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培养探究能力的落脚点,所以充分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是实验学习的首要前提。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教材中走出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以与此相关的问题为线索,积极创设实验的相关问题情景,层层诱导,从而向学生渗透物理思想,展现实验的设计过程,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例如: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中,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⑴是否有专门的实验器材来测定静电场中两点的电势相等?

   ⑵能否用恒定电流场模拟静电场?要得到恒定电流场需要那些实验器材?

   ⑶在恒定电流场中如何确定两点的电势相等?用那些器材可以确定电场中两点间是否有电流?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就把实验的设计思想及所需要的器材自然、完整地展现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来认识实验,避免了将实验的学习停留在机械操作层面。接着再让学生进一步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的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开放度,而且开放度越大,探究性就越强。

   在高中物理中,还有许多实验的精巧设计、独到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如卡文笛许的扭秤实验中的放大思想与转化思想、“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将不可测量的量转化为可测量的量的方法。在理解了每个实验的设计思想后,其迁移能力和探究意识就大大增强。

二、       拓展实验内容,全方位认识物理规律

   由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实验方案,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或单调性,而物理现象本身却是丰满的、立体的,物理规律是多层次的。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较大的思维活动空间,如果对原有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适当的拓展,让概念、规律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事实与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分析,就能更全面地理解概念,建立起立体的物理模型,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例如:高中物理第二册“变压器”一节中,教材先从理论上推导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功率关系,然后实验验证。如果完全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由于实验内容单调,学生对变压器的理解就会变得机械、粗浅,不能全方位地认识相关规律。为了充分展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参量规律,将此内容作如下的调整与拓展:

                                                                                         

                                                                                                                                                                                            

                                                                                    

                                                                                     

                                                                                   

                                                                                 

                                                                                 

    ⑴如图一所示,闭合S1,让学生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算出U1/U2与N1/N2、I1/I2与N2/N1、U1I1与U2I2,再改变N1与N2,算出U1/U2与N1/N2、I1/I2与N2/N1、U1 I1与U2I2,从而通过实验得出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功率关系,并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去证明。

    ⑵逐渐闭合S2、S3,让学生分别读出U1、U2、I1I2,并引导学生分析U1(U2)、U1/U2与负载、P与P、I1(I2)、I1/I2与负载的关系,并让学生从理论上证明。

   这样,把枯燥的理论推导与生动的实验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同时全方位、多层次地认识了“变压器”的相关规律,从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    转变实验思路,优化实验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对演示实验通常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前台按步骤演示实验,学生在一旁观看,然后教师讲解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引出相关概念或结论。往往教师自认为分析得头头是道、浅显易懂,但学生却毫无激情、一片茫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在实验前教师先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制造悬念,就能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概念、规律的本质特征。

   例如:在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时,有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教师先结论性说明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然后用图二所示电路予以验证。对于S闭合时,电压表有明显的瞬时摆动的问题,教师再按通电、持续、断电的过程予以解释说明。

   方案二:教师先提出问题:变压器可以改变直流电压吗?如果将图中电键S闭合,电压表的示数会有何变化?然后再将电路中电键闭合,当出现预想现象时,让学生自己根据电磁感应的知识作出解释,并得出“恒定电流不能通过变压器变压”的结论。

   很显然,方案二的效果好,因为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与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四、    以问题为媒介,分析实验现象,扩大实验成果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往往习惯于由老师分析实验现象,并匆匆得出结论,建立概念和规律。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学生只认识了结论,并没有体会学习与探究的过程,再一次充当了知识的传输对象和知识的容器。物理实验不但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主动分析,从而将概念、规律建立实验过程之上。所以,实验结束时,教师要以现象为纽带,巧妙地设计问题情景,启发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法等对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去透过现象寻找物理本质。

 例如:在“楞次定律”实验中,教师设计出如下表格,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表格补充完整。

                   N极插入     N极拔出      S极插入      S极拔出

原磁场B的方向

原磁通量Φ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

B与B`的方向关系

      针对上述结论,设计出以下问题:

   ⑴表格中的第四行说明了什么?请比较第二行与第四行,分析B与B`的方向关系与原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是什么?这说明B`的方向跟那些因素有关?

   ⑵当原磁通量变大时,B`对的Φ变化有何影响?当原磁通量变小时,B`对的Φ变化又有何影响?这说明感应电流的磁场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就自然地总结出了楞次定律,切实体会了学习与探究的科学过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探究能力与意识的提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在实验完成之后,除了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外,还要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延伸,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变式实验。如:在学习了“平抛运动实验”和动能定理后,让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探究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的关系。这样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实验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