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历史团队>>教学资料>>文章内容
【练习】必修二第七、八单元练习

发布时间:2014/6/20 10:27:29 作者:王维喜 浏览量:1069次

历史期末复习(第七、八单元)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第20课

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A.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实行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取消自由贸易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3. 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十月革命          B.余粮收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5.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问苏联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问苏联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6.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从全球史观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缺少与世界经济的联系C.经济效益低下 D.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7.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①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③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④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莫斯科市一位高级官员表示,该市计划为斯大林建立一座新的雕像,让这个40年前随处可见的形象重新回到莫斯科街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斯大林

①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实现了苏联工业化强国的梦想 ③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④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9.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③提高 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④恢复部门管理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共同的失败原因是                                   

A.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B.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C.缺乏勇于变革的精神 D.改革没有任何的效果

11.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年份(年)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9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12.有学者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中的“他”是指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烈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3.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的三大著名改革运动,但也曾引来了普遍的质疑:“新经济政策是退回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搞社会主义运动”、“邓小平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些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22课

14. “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它”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

15.1960年代,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约                D.关贸总协定

16.罗伯特·佐利克曾表示,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可能会沉重打击较贫穷和中等收入的国家。对此, “###”将在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 000亿美元新援助”。其中“###”代指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17.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这一外交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关键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建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8.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有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对它们相同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①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的产物 ②美国都占有特殊地位 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④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课:

19.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20.欧盟成立后不断东扩,2007年达27国。促使欧盟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有

①近代以来欧洲人渴望建立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 ②欧洲统一市场和货币联盟逐渐建立 ③东西欧文化传统接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④国际政治格局变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其中“尊重多样文明”不包括

A.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B.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C.尊重各成员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D.尊重各成员国历史上的对华政策

22. 2012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俄罗斯远东海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会议重申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愿。下面有哪个组织倡导的原则与之类似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北约组织

23.“该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三国合作的初衷,给三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给南北国家在区域范围内利用自由贸易区进行合作开创了先河”。材料中的“该组织”应是 

24.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矛盾尖锐      B.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25.在下列地区性集团中,就内部结构紧密程度和合作深度而言,一体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是

A.欧盟、东盟                               B.欧盟、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D.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24

26.奥马马访华期间,曾在上海演讲时说:“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这最能体现的是      

A.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D.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27.印度尼西亚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 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源:学科网ZXXK]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28.《中国经济未来20年》:“中国为什么享有了20年的繁荣?在于我们深化自身改革的勇气,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巨大的阵痛。第一次阵痛是在1978年……第二次阵痛是在1992年……第三次阵痛是在2001年……”其中“第三次阵痛”指的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中国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机遇,也面临挑战。其中“面临挑战”指的是      

A.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C.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D.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30.下列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全球化促进和加快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②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起限制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题

31.材料一 “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统一有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消除各国单方面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单方面货币贬值行动的危险。……我们希望通过让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一国经济政策的工具而确保经济政策的安全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在做出货币升值或贬值前都必须同他国政府进行磋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二战结束前后,为防止悲剧重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和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统一有 序”的应对措施?影响如何?

 

 

 

 

 

 

 

 

材料二:

请回答:(2)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中看出,欧洲的联合从性质和内容上体现了怎样的实质性变化?除欧盟外还有哪两大区域集团?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