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组主题研讨动员会
化学组2月28日第一次会议
发布时间:2017/5/10 16:26:51 作者:王新文 浏览量:1008次
“教学即研究”的主题研讨
天印高中化学组 王新文(教研组长)
2017年2月28日
地点:高一化学办公室
一、主题的缘起
新课程改革指出在我国教师教育中应加强探究性的、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已经是课改的核心,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探索有效地提升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根本性的现实问题。
其实每位教师都早已积极投身到了新课堂的研究实践之中,为何有不知不觉呢。我们教研活动中积极互动过程不就是大家对新课堂的思维、行为或思考的碰撞吗,实际上“教学即研究”早就指明了教师的“教”和“研”始终是无法剥离的,只是各自在某个方面所占的百分比略有出入而已。我想借助教研活动平台将大家教和研的意识进步加强,将写、教、研相结合最终能慢慢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艾莉诺·达克沃斯把所学习的皮亚杰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教学即研究”的教育信念。她强调,研究者必须是一个好的教师,因为作为研究者需要知道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学习内容以吸引不同的学习者,并且能够促进他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张华认为:在达克沃斯看来,“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过程即是教师和研究者一体化的过程。教师即研究者,研究者同时是教师”。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认为达克沃斯对“教学即研究”的理解具有双重涵义:“教师设计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究;伴随着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犹如心理咨询师,要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所创造出的意义。同时,教师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整体思考,研究自己的教学”。也就是说,达克沃斯“教学即研究”思想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和“研究自己的教学”。
正如李吉林所说的“教育科研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摇篮”。所以,“教学即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力量。只要教师具备“教”和“研”的责任意识,在和大家的碰撞中寻找适合自己风格的方向和内容,以一定的角度切入,就一定能够从二者相互转化中获得收益,并真正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为。
二、对教学即研究的些许思考
教师层面的“教学即研究”,是指教师“把教学和研究当作同一件事情来做”,并且“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和组织学生的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学的外在形式和内部状态”。
1 “教学即研究”的现实困境
“教学即研究”本来是指教师将教学与研究当作同一件事情来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认清什么是研究,而将教学与研究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和教学研究有冲突”,出现了“教学与教学研究相冲突”的实践悖论。总体来看,一线教师中所存在的“教学即研究”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知道什么是研究
近年来,许多教育类杂志都设置了“教师发展”或“成长之路”等栏目,刊登教师典型的成长故事,探讨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同时激励广大教师的自觉成长。关于“研究”的评判标准,常人的观点是看有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发表的论文是怎样的级别和多大的篇幅。如果依据这样的标准,一些老师的潜心学习环节或部分老师的模仿阶段是缺少研究成分的,他们在把自己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学习(或模仿)、实践、反思(或研究)等环节的时候,将学习(或模仿)和实践与反思(或研究)进行了区分,说明他们自己也认同这一观点。其实,研究有狭义的“专业人员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含义,也可以作“一般性思考活动”的广义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看,卖菜的阿姨也要做研究,顾客对哪些信息会比较敏感?给每个顾客报同一价格还是依据不同顾客报不同价格?如何才能让顾客相信自己的菜比隔壁的要新鲜?……都是需要研究的,都是有学问的。
老师在进入新的单位之后,为了在新环境中实现新的突破,深入观察指导老师和其他名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和领悟他们的教学智慧,并在自己的课堂里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这当然属于研究活动,是“教学即研究”的表现。另外,对于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是允许有多样性呈现的,既可以是实践形态的,也可以是文本形态的。特别是起步阶段,更应该要讲究实践效果。
1.2 不知道什么需要研究
目前市面上的许多教辅资料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使用时应采取筛选、删改和补遗等策略,以提高教辅的针对性和教学的有效性。而对教辅的“筛选、删改和补遗”,都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也都属于“教学即研究”的具体表现。
1.3 直接“借用”他人的研究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随着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研究应该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并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分析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可以发现,明显存在着“教历”和“教力”或“形式成长”和“实质成长”的不同步现象。像有的老师由于直接“借用”了他人的研究,而获得了“学科带头人”的称号,这是一种名不副实的“形式成长”,而不是名至实归的“实质成长”。
要从根本上走出“教学即研究”的现实困境,首先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理解研究涵义,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按照运用研究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和通过研究途径优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努力把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更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从激发教师专业热情、消解教师研究疑虑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从而促进教师将“教学即研究”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
由于图片无法发出,所以关于图片本人将新闻一律打入压缩包内,非常详实,包括课件、研讨照片等。
下一篇:围绕主题研讨的第一次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