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高峰老师赛课教案
发布时间:2008/10/15 16:01:43 作者:无 浏览量:1654次
《伶官传》序 教学设计
设计者:江宁区天印高级中学高三备课组 高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的哪些观点?并把观点句画出来。(学生找出观点句,并翻译,请一名同学带领大家读观点句)
3.欧阳修平生最喜欢的文章就是本文,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文究竟好在哪里。
4.“起首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古文观止》 学生先解释这句话,再结合课文谈一谈。
5.提问:①怎样做才能得天下?课文哪些地方集中表现庄宗忧劳得天下的?
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找一找哪些字词最能表现庄宗忧劳的。
(受、藏、请、盛、负、纳、前驱、凯旋,并把它们分成两类加以说明)
把重音放在这些词上,集体读、体会。
②文章哪些地方写庄宗失天下?
③对比得失天下的详略,为何渲染庄宗得天下?
④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⑤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盛衰,得失,难易,成败等散见于全篇之中)
⑥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第三节,1,2句)
学生读,思考:“哉”和“也”能否互换?为什么?
6.小组讨论本文的提纲及写作目的。
明确: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目的: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7.迁移运用(高考话题议论文写作法)
明确:开头简洁明了,正文分解成段,结尾辉映全文。
8.反馈练习
附板书
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论证: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例证,对比)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危,智勇多困于所溺
教学反思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高峰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同现代文教学应有所不同,教学的重点应落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欣赏作品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对文言的字词句的理解要作为重点来考虑。先理解字词句,再欣赏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主要分下面几部分:
一、诵读。不论哪一类文言文,在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诵读。这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诵读应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应贯穿文言文教学的整个体系。一篇新课文,学生对文中的语言还是陌生的,那么他们就要通过反复地读去理解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音、语义,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章的内容要点,在读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诵读是教学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步,是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
二、口译。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接着再口译课文。这口译课文,就是对着文言课文原句,进行口头翻译。要对着全文,从头到尾一句一句地用白话讲出来。如果有哪些句子不好讲的,或没法用白话来讲的,那就去查课文的注解,去查文言文翻译用书。但绝不能看着翻译书来讲。当学生刚接触一些比较艰深的句子,可以先看一下翻译的书,然后一定要抛开翻译书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而且在口译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前后连贯通顺。在口译过程中,要明确虚词的用法。尽管经口译出来的句子,没有虚词的解释意义,但要能够听得出是什么语气。
三、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步是学生诵读和口译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的思想意义、重点难点的理解。具体操作过程可以这样安排: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有针对性,都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通过理解问题,寻找答案,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归纳积累重点字词。《大纲》规定对文言文的理解要求是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并能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根据《大纲》精神,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归纳出本文要求重点掌握的词语。
五、巩固练习。这一步十分重要,是不能忽略的。我们可根据课文的重点和教学目标来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也可以出一些课外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通过练习,学生的知识才能得到巩固,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课上完后,基本实现了预期的设想,但在口译和理解课文内容这两个环节上学生平时积累较少,不会灵活应用,导致效果不太理想。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应继续根据大纲的要求,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根据学生对文言文理解的实际情况等来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
上一篇:【语文教研】郭婕老师赛课教案
下一篇:【语文教研】戴华老师赛课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