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语文团队>>交流互动>>文章内容
【语文教研】唐英老师赛课教案

发布时间:2008/10/23 18:06:35 作者:无 浏览量:1285次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教案

   设计者:江宁区天印高级中学高二备课组   唐英

   授课时间:2008年9月19日

 

教学目标: 1.学习烈士们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勇敢的斗争精神。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物评价观

教学重点: 作者贯穿全文的对革命青年们的崇敬及对反动政府和文人愤怒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明确本文的写作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鲁迅的《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导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鲁迅对刘和珍等革命青年们、对反动政府和文人、对不觉醒的庸人的思想感情。

  [目的是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同时暗示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课研究的中心]

   二、定时阅读,整体感知。给学生8分钟时间准备。[强化紧迫感,便于集中精力]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2.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写了她哪几件事?
明确:刘和珍生于1904年,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主要写了她的三件事。

一是她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是她思想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崇敬鲁迅,喜欢读鲁迅的文章,所以她毅然预订了全年的,由鲁迅编辑的《莽原》。这正说明了刘和珍自觉、坚定地支持鲁迅,她是鲁迅的学生,也是战友和同志。

二是写刘和珍是个有群众威信的学生干部,她曾因带领同学们同反动校长进行斗争而被开除,然而她依然“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不但具有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既勇猛顽强又温和善良。“待到学校恢复旧观”时,她一反常态,“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她关心母校的命运,关心国家的前途,是个有正义,有责任感的优秀青年,表现了她思想的深远,感情的深沉,胸怀的博大。

三是写刘和珍“欣然前往参加段政府门前的请愿,说明她是个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

3.教师简短小结。重在表扬。[激励学生,调控课堂气氛、节奏]

4.学生再读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片段,让学生在背诵时进一步体会重点语句的涵义。

   三、进一步研读文本,探讨下列问题,明确写作意义

  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那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几类人?

  2.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由此能否推出作者写作目的?即完成下列表格:(学生探讨,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哪  类  人 动向 作者态度和感情 写作目的

爱国者:猛士,苟活者(“我) 悼念 尊敬激励 悲 悼念、鼓励

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污蔑 控诉抨击 愤 揭露

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淡漠 哀伤唤醒 哀、愤 唤醒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应在于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的切入点。

   四、走出文本,走进更为广阔的文学殿堂

  结合本专题《直面人生》的主题,探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区别英雄和庸人,如何评价人生的价值。

[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体验,能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五、教师总结[促使学生巩固、思考]

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参与探讨研究,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体现了良好的语文素养。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评价手册》上的相关题目。对新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附:板书设计
记叙    女师大风潮

          刘和珍生平、罹难

议论  抒情

        烈士    悲

        敌人    愤

        庸人    哀

        请愿    思

人物评价

        客观    辩正

 

《记念刘和珍君》教前设计与教后反思

唐英

一、课前设计的准备

第一,我在课前让学生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做了充分的预习,他们充分地接触了文本,产生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们明确把握了《记念刘和珍君》 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记念刘和珍君等青年烈士来控诉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的凶残、下劣,同时也颂扬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唤醒麻木不醒的中国民众。

第二,取舍得当。一篇文章可学内容很多,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文章,结构、选材、语言都可以自成一家,深挖探索。这时我按照教学的实际,依照教学的规律,作好取舍,选出重点,从而更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选取了学生们最感兴趣和最有困惑的问题来和大家探讨。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探讨《记念刘和珍君》的写作意义,分析文本提到的几种中国人的形象。

第三,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为教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现代教育学认为:并非教师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悟了。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满堂灌”的单一式教学方式,走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能力的正确轨道。因此,这节课的我就带领学生们如何从文本中挖掘出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指导他们结合一定的方法来准确解决问题。

 

二、课后教学反思

在充分备课和备学生的基础上,这节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就使得我更坚信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一定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后的课堂教学应如何把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个教学问题设计的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充分体现出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每一节课堂上都真正有所学,有所得。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