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教学研讨之四]上课·研讨·上课
一位年轻教师的小高考复习课——一样的内容,出彩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12 11:50:14 作者:王新文 浏览量:1561次
一位年轻教师的小高考复习课
一样的内容,出彩的设计
主持人语:课堂是每位教师“战场”,不可回避,也不容回避,在上课路上、在上课、在课后反思中……,这是每位从职者不可回避,也不容回避的“宿命”,“欣赏”或“诋毁”是学生贴给教学的标签,或明或暗,不可回避,亦不容回避。教学需要年轻的求知的心、火热的激情和持续的热情,那么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能否做到教学相长,尤其是面对当前新一轮课改的考验,它是那么抽象,那么无形,然无论年轻还是老迈,核心素养从新词已经成为热词,从顶层规划已走进了课堂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已成事实。课改需要每位教师做出教学的回应,亦不可回避,也不容回避。
那么,就相互学习,抱团发展吧。化学同仁们,让我们抓住每一次机会,踊跃向前吧。
今天翟凤英老师为大家开设了一节小高考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课,翟老师始终以主要物质的用途展开,令人眼界大开,那份静待花开的从容,学生在探究环节自然表现出来的“好奇、期待、思考和提问”令我深思。
《钠及其化合物》学测复习教学反思
翟凤英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必要调节机制之一。但长期以来,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繁、乱、杂、难”,教师罗列化学反应实事,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全部忘光,不用说通过学习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解释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连基本的独立、自主探究的意识也远没有形成。
高二的学测复习也是一如既往的延续“老套路”,通常是先复习基础知识后做习 题巩固,在这种“套路”下,学生不能暴露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和思维偏差,教 师也不能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更不能对症下药。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需要的,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复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那么学测如何复习才能产生高效课堂呢?
“情境式教学”能否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实例,因此我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
情景1——烟花——焰色反应
情景2——呼吸面具——过氧化钠
情景3——蒸馒头——碳酸氢钠
情景4——氯碱工业——氯化钠
活动探究——钠与硫酸亚铁溶液的反应
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结合考纲,导致学生不明确自己需要掌握哪些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知识;二是复习课的要求是将知识点更有序的关联起来,应力求简洁明了,严格按照学测说明,不能增加学生负担;三是教师用语不够严谨,板书重点不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