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研究团队>>历史团队>>活动天地>>文章内容
汤慧群老师校内讲座
高中历史新授课导学案编写与运用再探

发布时间:2018/1/8 19:01:35 作者:张春银 浏览量:1216次

高中历史新授课导学案编写与运用

时间:2017.8.31           高二办公室    

参加人员:                张远龙、樊海明  汤慧群    

江苏省的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六、七个年头。从2008年以来的江苏历史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来看,注重新材料、新情境、知识运用的命题趋势基本定型。“五严”规定形势下,历史学科每周只有两节课。毫无疑问,仅靠课堂是很难圆满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位不甘落后的教师殚精竭力所思考、探究、实践的课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高效教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对提升历史教学效益的作用已成共识,而导学案编写的质量优劣和运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此作用的大小。结合自身实践,本文拟本文拟从指导思想、集体备课、栏目设置、实际运用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新授课导学案编写与运用作一浅显探析。

一、指导思想要明晰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动。思路是实践的影子,清晰的思路推动有效的实践。导学案的编写也是如此。如何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导学”的功能,起到夯实教材、补充教材的功能,起到拉近学生与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距离的功能,达到让学生“期待”的程度,编写前务必要理清思路,这是编好一份导学案的前提。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挑战,但对学生的学习则是一种助推。反之,毫无思路或思路不清地编写导学案对教师也许是一种常态,但对学生则是一种敷衍,甚至是负担。在提升教学质量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与借口,别无选择,只有面对,理清思路才有可能走好每一步,前进一大步。我们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就是:所编导学案必须力争精准到位,要具有学科专业性、趣味性、情境性、拓展性等特点

二、集体备课求精准

再聪明的脑袋也有愚钝的时候,再普通的老师也有他人不及之处。编制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简单的闭门造车与拍脑袋行为。每学年备课组一旦组建,假期中,就要提前分工到人,让每位任课教师大体了解下学期自己主备的几节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假期中可以提前做适当准备,同时在开学前每位教师按要求呈献一节主备内容的导学案初稿。平时上课期间,做到提前一周集体备课。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分别由两位主备教师提供初稿就自己所备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进行解读,其余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备重点、备难点、备学生、备方法,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谋划,相互补充,形成导学案定稿,力争送达到学生手中的导学案是当时本组教师最完美的心血结晶。

之所以提前分工、提前备课的目的就是希望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将自己主备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吃透,根据自己对历次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试卷的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查找、补充相关资料(包括视频、仿真题、真题、课外趣味阅读材料等),突破重、难点,力争能够编写出一份知识结构层次分明,符合学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认知水平、适用、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喜爱、贴近新课标理念的导学案,让导学案能真正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功用。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有时会为一些疑点、难点争得面红耳赤,但就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让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升华,让“集思”在务实中实现“广益”。这样的备课必将开拓思维,提升专业知识素养。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位老师都想编写出最满意的导学案,会查找大量的资料并加以选择、加以优化,在自觉不自觉中、在主动或被动中不知不觉的进步着,日积月累,不提高都不可能。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导学案在帮助学生寻找、掌握基础知识点、进而引领学科思维方面逐步会靠近教师预期的目标。

三、栏目设置应合理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历史新授课导学案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较为合理。

栏目一 【学习目标

根据学测要求和考试说明,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要求、思想认识水准等,让学生心中有数,让教学有的放矢。

栏目二 【问题导学】

成功的导学案应该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有不同层次的受益。宏观方面看,让学生通过学案就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历史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从微观方面看,通过对关键知识的设问和填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概念。最初时的导学案,我们只是单纯采用填空的形式,结果发现很多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愿自觉、主动的去预习,去思考,而只是当搬运工,甚至是“二传手”,作用有限。后来我们决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引导发现课”类型,主要采用问题导学方式编写导学案。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提取关键词和知识点。而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老师的设问要活泼生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力戒问题艰涩、僵化、大、空,吓跑学生。而且好的设问本身,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另外考虑到学生科目多,时间紧,以及学生的学习疲惫心理等因素,我们也并不是给出问题,然后空下一大快,让学生全部去写的方式,而是根据问题本身的需要,对于学生感觉难以下手的问题,我们给出思路引领,让学生学会遇到同类问题,常需从哪几个角度考虑。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需要识记的基础问题,仍然填写关键词的形式出现。

栏目三 【练习反馈

及时让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及重点、难点。反馈练习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开放性、拓展性。结合历史学科考试特点,反馈练习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选择题和材料题。选择题最好也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为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6—8题为好,而且尽可能利用选择题题干给学生提供贴切教学目标,书本上没有而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情景材料,以弥补教材空洞、抽象的不足,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做题的兴趣,也逐渐培养了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信;B部分由2—3个思维含金量较高的选择题组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为学业水平测试达A或保证高考中达B做准备。关于材料题,新授课阶段,可以适度简单,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做题的兴趣,防止学生一开始就对主观题敬而远之。基础训练与能力培养并存,长期以往,必然有利于学生辨析能力的提升,解题技巧的掌握。

另外,从“友善用脑”的角度来说,新授课反馈练习题目排放的顺序一定要与上课内容次序相吻合,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和思维习惯,便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生成性过程的了解和认知,便于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觉一节课下来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同样的题目,如果排布次序没有注意,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凭空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觉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学习效果会打折扣。俗话说:“一张白纸好作画”,一张白纸上的人物肖像,脸部各器官都应各在其位,才会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反之,左边是眼睛,右边是鼻子,上边是张嘴,下边是眉毛,中间一个耳朵,虽然面部各个器官都在,但那是人吗?那效果“雷人”哪!反馈练习次序的排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

题量虽少,但在情景创设中,【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基本涵盖,题目的排序也照顾新授课学生的认知层次和顺序由基础到提升,由识记到意会。不知不觉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兴趣盎然的做题中得到提升。

栏目四 【课外延伸】

最初的导学案,我们并没有这个栏目,而是“知识整合”栏目,当初设计“知识整合”这一栏目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高度概括所学知识,但从一个学期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不看、不做,而且这部分内容与课文后面的“本课要旨”栏目有重合之嫌,故后来同组教师经过反复讨论,对导学案的编制进行了优化,删除了原先的“知识整合”部分,增加了“课外延伸”栏目,着重解读教材中的关键概念、易混易错概念,有时也提供趣味性史料,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实际效果来看,基本达到这一目标。如在讲述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在【课后延伸】部分给学生补充了以下内容 :

垄断资本主义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控制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政权没有参与其中。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下,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时出现,二战后盛行。最直接的表现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有三种形式: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的内部结合(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的外部结合(国家干预和调节私人垄断资本,有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计划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总之,我们认为栏目设置不宜过多。无论你的导学案设置什么栏目,有一点必须把握好,那就是一定要符合学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引领学生提升认知水平。

四、科学运用求实效

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学以致用。再优秀的导学案如果使用不当,其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如何使导学案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长期的实践之后,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做法,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

提前发放,学生必须完成“问题导学”中的相关内容,教师抽批,在充分了解学情、预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困惑点的基础上,力争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解析,使教学对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效。 “反馈练习”A部分要求学生可以提前尝试做一做,但在课堂上现场演练时段学生必须学会将A部分讲解、分析到位,杜绝“对答案”现象,防止学生等、靠、要思想。B部分课前不要求做,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课外有针对性地阅读或查阅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以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只有做到课堂精讲精练,课前、课后有效延伸,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取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这一套思路编写导学案,并不断反思,适时修改完善。虽然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但付出总有回报,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浓,学习更轻松,效果更好。教师教学的方向更准,效率更高,教师成长也更快。如今全组教师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并主动交流研讨,在实践中收获着,进步着,享受着教学带来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变化都是编制导学案的结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高路199号 邮编:211100

联系电话:52130500 招生QQ:2214673437 您对网站意见或建议请留言 njtygz@sina.com 技术服务:教育技术室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